清朝的妃子在整体上不如明朝的妃子美丽,但珍妃的美貌却如绝世佳人,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
不久前,我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一组清朝妃子的历史照片,所见之景令人不忍直视,个个容貌平平,实在难以令人赞叹。这也让人明白了为何乾隆皇帝在南巡时,频频被美丽女子所吸引,归根结底,清朝的选妃政策对妃子的容貌起了极大的制约作用。根据清代的规定,所有13至17岁的满族女性,要求身体健康、未受裹足之苦,才需要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选拔。这一制度严重限制了可供选择的秀女数量与质量。
与之相比,明朝的选秀政策则较为宽松,规定“民间女子年满十三岁而不超过十九岁,已婚女性则需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无夫者愿意入宫者均可报名”。未婚女子被视为后宫的备选,而已婚女性则能担任一些后宫女官的职务。因此,明朝的妃子大多在容貌和气质上都显得更加优越于清朝的妃子。
在清朝,选妃时极其看重出身,首先要求必须是满族的,选拔条件十分严格,即便在皇宫中任职的宫女,也必须是上三旗的出身。此后,随着皇家联姻的发展,清朝内部不乏近亲结婚的现象,这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导致了清王朝子嗣的早夭与绝后,像皇太极、顺治、康熙等几位皇帝的众多孩子都夭折,而同治、光绪和宣统等则更是无后。
珍妃,名叫恪顺皇贵妃,生于1876年,进入皇宫后深受光绪皇帝的宠爱。根据《国闻备乘》的记载,她不仅美丽动人,且聪慧过人,擅长琴棋书画,因此被视为光绪的解语花。然而,由于她与慈禧太后产生了对立,最终在1900年慈禧逃亡之际,珍妃遭到了不幸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