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万岁这个词一般是用来称呼帝王的尊号,除了皇帝外,其他人是绝对不能自称万岁的。经过研究,历史上第一位自称万岁的帝王是战国时期的宋康王。宋康王是宋襄公的后代,作为宋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国君之一,他一度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最终却以国家灭亡、自己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收场。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宋国在周朝的封建体系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位于今天的河南、山东和江苏三省交界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极为肥沃,资源丰富。宋国的国君不仅拥有最高的封号——公爵,还继承了许多源自商朝时期的传统和文化,如服饰、祭祀等。宋国的祖先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而在东周初期,宋襄公子兹甫(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更是继承了齐桓公的霸业,使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地位。
然而,宋襄公去世后,宋国的国力逐渐衰弱,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宋国陷入了晋楚两国争霸的漩涡,成为两国之间的牺牲品。国内的战乱不断,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直到战国初期,晋国被魏、赵、韩三家瓜分,楚国受到吴国的打击,秦国地处西方,而齐国因为内部纷争逐渐衰弱,这为宋国复兴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宋康王凭借着非凡的领导力,使宋国逐渐走上了复兴之路。 宋康王,名子偃,是宋国的第34位国君。他既英俊威武,又天生神力,胸怀大志,决心复兴宋国,恢复昔日的荣光。经过多年的筹谋和等待,终于在公元前329年,他发动政变,推翻了当时无能的君主剔成君。接着,在公元前318年登基称王,史称宋康王。上任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经过近三十年的统治,宋国的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再次崛起为中等强国。 凭借强大的国力,宋康王开始向外扩张。公元前296年,他首先征服了邻国滕国,接着继续攻占了齐国、魏国和楚国之间的弱点。趁着这些国家忙于应对外部威胁,宋康王迅速发动攻势,先后夺取了齐国五座城池,吞并了楚国淮北的大片土地,西征魏国夺得了两个县邑。经过这些战争,宋国的疆域扩展到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万,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第八强国,拥有了五千乘之劲宋的美誉。 然而,宋康王在获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后,逐渐变得自负和骄傲。由于辉煌的战绩,他开始过于自信,不再关注国家的内部治理,反而沉迷于享乐与酒色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严,他命令宫中的侍从大声喊万岁,而每当侍从高呼万岁时,宫中的百官和城中的百姓也纷纷响应,整个城市都回荡着万岁的呼声。历史记载表明,宋康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万岁的帝王。 此外,宋康王为了展示自己的强大和无畏,还做出了一些荒唐的举动。为了表明自己藐视天、地和神明,他竟然用皮袋装满鲜血挂起来射箭,号称射天;他还拿鞭子抽打大地,砍掉了土神、谷神的神像并焚烧,宣称这些行为是用威力降服天下鬼神。这样的行为荒谬至极,几乎可以说他是在对天、对地、对空气发泄自己的不满。 宋康王的种种行为引起了许多忠臣的忧虑。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们纷纷上前劝谏,建议他放弃奢华,恢复以往贤明治国的做法。遗憾的是,这些忠诚的大臣们的劝告并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宋康王视为不和谐的声音。为了威慑群臣,他竟然将那些劝谏的忠臣全都射杀,展示了其极为残暴的统治手段(《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有相关记载)。 这种暴虐的统治使宋国的朝廷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民众虽不敢公开反抗,但内心充满了对宋康王的怨恨,大家都希望他能够尽早下台。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对宋康王的暴政深感不满,纷纷将宋国称为桀宋,将宋康王与夏桀、商纣并列,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帝王之一。 宋康王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为,最终为宋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魏两国发起了对宋国的攻势,联军一路打败宋国的防线,最终攻入了宋国的都城商丘。由于宋康王已经失去民心,守城的士兵和百姓纷纷弃城而逃,甚至不愿为国君出征。宋康王孤立无援,最终仓皇逃至倪侯家中,但很快被齐军抓获并斩杀。至此,建国超过八百年的宋国灭亡,国土被齐、魏、楚三国瓜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历代贤君的共性就是:外需要谨慎应对,国内要保持安定。只有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关注民生,才能稳固君主的地位,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作为中国史上首位自称万岁的帝王,宋康王不仅未能领悟这一点,反而在对外挑战强国、对内作威作福,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自己丧命,实在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