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婚礼是清朝历史上最盛大、最具规格的皇家婚礼,这么说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次皇家婚礼。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只有4位是在成为皇帝后结婚的,分别是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溥仪结婚时清朝已经灭亡,因此不计算)。而在这四位皇帝中,只有他们举行过规格最高的皇家婚礼。 其次,在这四位结婚的皇帝中,顺治、同治、光绪结婚时,他们的父亲或太后仍然掌控朝政。而皇帝结婚后,往往意味着他将开始亲政,这对皇帝的父亲或太后来说是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康熙结婚时,孝庄太皇太后是希望康熙尽快接管政务的,因此,她在婚礼上做了很多安排,以确保这一进程。 再者,康熙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条件也十分有利,这是其他三位皇帝无法比拟的。此外,康熙在政治上对皇后家族(索尼家族)的依赖,也是其他三位皇帝所没有的。因为如果康熙不娶赫舍里氏,鳌拜将失去制约,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关于皇帝的婚姻,皇室婚姻往往与政治息息相关。当康熙年仅12岁(实际上只有11岁)时,孝庄太皇太后提议为他选一位皇后,这一提议激起了四位辅政大臣的激烈反应。候选人包括索尼家族的孙女赫舍里氏、鳌拜的女儿瓜尔佳氏、以及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唯一没有适婚女子的是苏克萨哈家。 当时,四位辅政大臣的政治立场如下:索尼年老而精明,如果不涉及他的利益,他不会表露立场;鳌拜的垄断是康熙最大威胁;遏必隆是个墙头草,曾与鳌拜亲近;苏克萨哈则是康熙和孝庄的忠实支持者,但他的家里没有女儿可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鳌拜对抗。 因此,孝庄决定让康熙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此来平衡鳌拜的势力,并且再娶遏必隆的女儿为贵妃,以争取遏必隆的支持。 康熙四年九月八日,婚礼在一片安宁的氛围中如期举行。孝庄为赫舍里氏准备了皇后的宝册和印玺,婚礼在康熙祭祖后举行。婚礼过程非常繁忙,从彩礼、婚典到册封、祭拜祖先、拜见太皇太后、宴请宗室和大臣,整整持续了一整天。最终,婚礼圆满结束,康熙和赫舍里氏也因劳累而筋疲力尽,被送入洞房。 根据清朝宫中的规矩,侍寝的嫔妃没有太多尊严。她们在侍寝时,往往会被剥去衣物,由太监包裹在被子里抬到龙床,然后从皇帝脚下爬到床头进行侍寝。婚礼结束后,嫔妃会被立即送回。清朝皇帝不允许与嫔妃发生过夜关系,除非是皇后。皇后不仅在侍寝时享有更多的尊严,而且事后也不会被太监催促离开。然而,康熙和赫舍里氏的婚姻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情况。 虽然康熙和赫舍里氏是政治婚姻,但他们性格互相吸引,二人很投缘。婚后,他们连续三天共同入寝。到了第四天,孝庄太皇太后赶紧派太监来传话,规定康熙不能再与皇后同房。根据清朝自顺治以来的传统,皇帝和皇后最多只能同房三天。康熙虽然感到无奈,但也只能遵守这个规矩。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第一个能够真正接近康熙的人。她不仅能够倾听康熙的心声,还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给予了康熙失去母亲后的另一份爱。然而,命运无常,孝诚仁皇后在康熙的生活中只陪伴了他九年,因难产血崩去世。为了纪念她,康熙决定立她的儿子胤礽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