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1949年大陆战场上接连吃败仗,蒋介石眼看撑不住了,就开始盘算撤到台湾。他不光带走军队和黄金,还瞄准了文化圈的顶尖人物,想用他们撑起门面,稳住人心。这八位大师包括胡适、傅斯年、钱穆、梅贻琦、陈立夫、于右任、张大千、林语堂。他们背景各异,有的搞学术,有的画画写书,蒋介石派人拉拢,许诺职位和资源,好让他们跟过去。撤退那阵子,台湾刚收回来没几年,蒋介石得赶紧建机构,安置这些人。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早年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1948年底他先溜到美国讲学,蒋介石发电报催了好几轮,还派飞机去接。胡适磨叽了几年,1958年才到台湾,当上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在那边管研究项目,推人文社会科学,但政治氛围紧,学术空间小。他主持会议,编书,日子过得一般,身体也扛不住了。
傅斯年是历史学家,北大和西南联大的骨干。1949年1月,国民党撤退时,他直接坐军舰从大陆过去,带上老婆孩子和书。到台湾后,蒋介石让他管台湾大学,当校长。他上手就改课程,抓学风,挡住党派插手学校事。傅斯年脾气直,工作强度大,天天批文件审报告,压力山大,健康直线下滑。
钱穆专攻国学,写过不少中国历史书。1949年他先跑到香港办学校,蒋介石派人去劝,提供房子和钱。钱穆想了想,1967年才过去。蒋介石给他盖了素书楼,让他专心写书教学生。他在那边埋头编《中国通史》,不掺和政治,偶尔跟弟子聊古籍,日子低调。
梅贻琦是清华的老校长,抗战时带学校南迁,办西南联大。1949年他没直接去台湾,先飞美国管清华基金,筹钱买设备。1955年,台湾当局请他过去,建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来成台湾清华。他到那就省吃俭用,把钱全砸在教学和科研上,自己住破宿舍。
陈立夫是国民党老资格,管过中统,权力大。1949年他主动跟国民党撤到台湾,带文件和家人。过去没多久,就卷进党内斗,丢了实权。蒋介石把他晾一边,他只能搞点文化事。1950年8月,他带家小去美国,开养鸡场卖蛋,混了几年。
于右任是书法家,国民党元老,草书写得好。1949年他自愿跟撤退队伍去台湾,带上作品和东西。到那当监察院院长,管些行政提案。他年纪大,工作不算重,闲时练字送人,但对大陆老家念念不忘。
张大千画国画有名,国际上卖得贵。1949年12月他从成都坐军机到台湾,带画作,但没待多久,就跑印度巴西美国转悠。蒋介石劝了好几年,他1978年才回去,住摩耶精舍,继续画山水。
林语堂写书翻译,英文好,把中国文化推到西方。1949年他早就在美国住,没被直接带走。蒋介石请他几次,1966年他才去台湾,在阳明山盖书房,写东西。但台湾节奏快,他不习惯,露面少。
这些大师去台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早去,有的晚点,蒋介石给他们职位,目的是借名头稳政权。但台湾地方小,资源有限,他们工作起来碰壁多。胡适想推学术自由,傅斯年拒党干预,钱穆守文化,梅贻琦建学校,陈立夫转行,于右任管院务,张大千画画,林语堂写书。
胡适在台湾四年多,1962年2月24日,在研究院酒会上突然心脏病发,抢救无效死了。傅斯年干校长不到两年,1950年12月20日,在省议会答问题时脑溢血,倒下就没了,54岁。钱穆活得长,1990年8月30日在素书楼病逝,96岁,嘱咐骨灰回大陆。
梅贻琦建好研究所,1962年5月19日在台北病死,身边留把清华钥匙。陈立夫在美国养鸡失败,1969年回台湾搞文化交流,2001年2月8日去世,101岁。于右任1964年11月10日在台北医院过世,86岁,留诗望大陆。
张大千回台五年,1983年4月2日在摩耶精舍去世,84岁,没再回大陆。林语堂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病逝,81岁,骨灰部分回福建老家。这些人晚年多思乡,事业有成有败,时代推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