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有“十年寒窗苦读为了啥”的疑问,答案往往是为了能考取官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且让自己名留青史。那究竟当什么官才能不辜负自己十年的努力呢?许多人认为,担任封疆大吏,比如总督、巡抚一类的职务,便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担任总督,地位高、权力大,风光无限,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因为总督的职务也有不同的等级和待遇。
实际上,一些地方的总督,时常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甚至在赴任之前,他们便要写好遗书,安排好后事。以清朝时期的总督为例,虽然大清的总督大多数是正二品官员,经过加衔后,甚至有机会晋升为从一品,但这些总督的权力依然局限在自己所辖的省份或几个省份的军事和行政事务之中。试想,一位从一品的大员,管理一省甚至数省,确实是一位风光无限的封疆大吏。
清朝有八个常设的总督职位,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和湖广总督。其中,直隶总督地位最为显赫,因为直隶是京师重地,直接受到皇帝的关注。其次是两江总督,因为两江地区是清朝最富庶的江南省份。清朝一直有句俗语说“天下之英才钱粮,尽出于江南”,这也突出了江南在大清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都被认为是肥缺,可有肥缺自然也就有苦缺。清朝的总督职位中,最苦的无疑是云贵总督。云贵地区远离京师,山地众多,自然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较多,这些都为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埋下了伏笔。作为云贵总督,既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还时常面临生命威胁,甚至有些总督在赴任前,会提前写好遗书,安排好后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举几个云贵总督的例子,便能一窥其艰难。清朝的第四任云贵总督是甘文焜,他不仅弓马娴熟,还酷爱读书。在康熙初年,甘文焜曾多次平定苗族叛乱。然而,到了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起义反叛,首先杀害了云南巡抚朱国治,随即胁迫甘文焜投降。甘文焜宁死不从,最终被逼自杀,年仅四十岁。
继任甘文焜的云贵总督是鄂善。康熙二十一年,云南发生了大规模的苗民叛乱,康熙帝命鄂善前往平定。鄂善招抚流民,设置防线,屡次击退苗民的进攻。然而,鄂善在任期内,苗民的叛乱不断,最终他因未能完全平定叛乱而被康熙帝治罪,最后被赐死。
第八任云贵总督是蔡毓荣,康熙皇帝任命他去处理云南的善后事务。但蔡毓荣在任期间,多次被御史弹劾,涉及到财政、军事和社会治安等多个问题。最后,他因纳吴三桂的孙女为妾而触犯了朝廷,最终被流放,三十八年时因病去世。
第十二任云贵总督巴锡,在任期内,苗民叛乱屡见不鲜。康熙四十一年,苗民攻入总督府,巴锡在叛乱中死去。第十四任云贵总督郭瑮则是由于健康问题,在康熙五十五年因病去世。第十五任总督蒋陈锡,在担任总督期间,因雍正帝命令他调度粮草来支持蜀地的大将军年羹尧,但蒋陈锡未能完成任务,导致大将军的军队粮草短缺,最终蒋陈锡被贬职,并因贪污被赐死。
这些例子数不胜数。由于云贵总督在任期内面临的挑战极大,往往在上任之前,就会把遗书写好,安排好后事,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由此可见,云贵总督虽然职位高贵,甚至是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但能平安离任的却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