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上海有个地方叫古北吗?现在却基本上是日本人的天下。
上个月我去上海出差,朋友非要带我去古北转转。我当时就想,不就是个国际社区嘛,能有多夸张?结果一去我就傻眼了,感情这哪是国际社区,这分明就是把日本搬过来了!
走在街上,我真以为自己坐错飞机到了东京。
您想想,5万多日本人在上海扎堆生活,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也就这么多。而且这些人可不是来旅游的,人家是带着全家老小来"定居"的。
我在古北逛日式超市,好家伙,从进门到出门,听到的全是日语。店员说日语,顾客说日语,连收银台的提示音都是日语的。我拿个商品看价签,还得琢磨半天这是啥意思。
并且这里很多超市压根儿不卖中国货,只卖日本进口的东西。
您知道这些日本人怎么占房子的吗?他们直接出高价租房,把中国住户给"挤"出去。我听说有个小区,原来住的都是中国人,结果日本人一来,房租翻倍,中国人住不起了,只能搬走。
搬走就搬走吧,关键最后整个小区都成了"纯日籍社区"。连物业都得会日语,见人还得鞠躬。我就想问,这还是咱们中国的小区吗?
关键我发现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问题。
长宁区有69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四分之一是日企。这些日企不光给日本人提供工作,还给他们建了个完整的生活圈子。从上班到下班,从吃饭到娱乐,全是日本人的地盘。
我就说嘛,这哪是来中国工作生活,这分明是把日本的一套搬过来了。
话说回来,最让我心里不是滋味的,还是咱们跟人家的待遇差别。
咱们对这些日本人可真是没话说,又是特殊服务,又是文化照顾的。可您知道咱们中国人在日本是啥待遇吗?
我有个同学在东京工作,跟我说,中日关系一紧张,日本街头立马就有反华标语。咱们中国人在当地经常被白眼,有时候连正常生活都受影响。
这种不对等的待遇,真让人觉得憋屈。
我想起2015年那个樱花节,上海办得很热闹。参与的人里一半是日本人,另一半是穿和服的中国大叔大妈和年轻人。大家说着中文,却穿着日本服装庆祝日本节日。
当时网上骂声一片。
后来想想,这不是大家敏感,而是历史的伤疤还没愈合。
说到历史,我就得提醒大家一个事儿。当年日本人也是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来中国的,表面上搞调研、做生意,实际上在搜集各种情报。
现在这5万多在沪日本人,他们对上海的了解可能比很多上海人还深。城市交通怎么走,公共设施在哪儿,重要企业分布在哪里,人家都一清二楚。
万一真有个什么状况,这些信息可就成了"内部消息"了。
而且他们现在聚集形成的这些"封闭社区",到时候也可能成为管不了的特殊区域。想想都让人不踏实。
现在日本那边极右翼当道,天天喊着"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对咱们虎视眈眈。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对日本人这种"来者不拒"的态度,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当然了,我也不是说要搞排外。确实有一些友好的日本人,比如那个古林恒雄,在中国待了46年,为中日友好做了很多贡献。
但咱们不能因为个别好人,就对整体风险掉以轻心。
5万多人里头,谁能保证没有被极右翼思想洗脑的?谁能确保他们不会在关键时刻捅咱们刀子?
历史告诉我们,过度包容换不来真正的尊重,盲目开放最后可能埋下大祸根。上海这5万多"扎根"的日本人,到底是国际化的象征,还是定时炸弹?
我看答案就在未来的风云变化里,但眼下的警惕和合理管控,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数据显示上海拥有5.74万日本人 全球第二》,2013年12月23日
澎湃新闻:《老外正在离开上海吗:几大外国人社区几无变化,日媒报道失实》,2015年10月
中国地理学报:《上海古北地区日本人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形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