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荆州被吕蒙攻破后,关羽被俘斩首,接着张飞也被部下斩杀并将其头颅献给孙权。刘备为了给兄弟们复仇,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准备攻打东吴。然而,最终在夷陵之战中,陆逊以火攻为主的战术让刘备大败。那么,如果是诸葛亮亲自带兵攻打东吴,而刘备留守蜀中,结果又会如何呢?
首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和陆逊的战绩。 在夷陵之战之前,诸葛亮和陆逊都没有独自带兵作战的经验,因此他们的战绩几乎都是零胜零败。不过,诸葛亮曾在博望坡利用火攻大败曹军,而陆逊则因提出突袭荆州的计策而获得了成功。从这些经历来看,两人都可以说是初出茅庐的将领。 接下来,分析一下两位将领的战术特点。 诸葛亮和陆逊的性格都比较谨慎,擅长稳妥的军事策略。如果诸葛亮统帅蜀军,他肯定会采取缓慢推进、稳扎稳打的作战方式,确保每一步都不失误。而陆逊则善于守势,能够坚持防守,并且利用敌方的过度进攻来寻找反击的机会。假如两人在战场上对决,战斗可能会从最初的快节奏突袭,变成持续的消耗战。持久战对于防守方更为有利,陆逊在这一点上无疑占了上风。 再来分析两位将领的心理活动。 从心理上来看,诸葛亮本身并不热衷于攻打东吴。早在《隆中对》中,他就曾提出联吴抗曹的战略,因此他更倾向于与东吴结盟共同抗击曹魏,而非发动对吴的战争。而且,诸葛亮与关羽、张飞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从大局来看,他可能并不愿意为了刘备的复仇而全力投入。如果诸葛亮亲自带兵,他的投入和努力可能不如刘备那样坚定。相反,陆逊则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与家园而战,他对这场战争的决心和投入程度远超过诸葛亮,心态上显然占据优势。最后,来看两位将领在各自阵营中的支持率。 刘备为兄弟复仇的决心坚定,但诸葛亮的作战方式可能与刘备的急切心情不符。刘备留守后方,很可能会不断催促诸葛亮加快进军,而蜀国阵营内部也存在不少矛盾和不满,因为一些将领可能不服从诸葛亮的指挥。然而,陆逊在东吴阵营中却得到了孙权的绝对支持。即使孙权有时会秋后算账,但在战时,他始终对陆逊保持高度信任与支持。比如,陆逊曾因斩杀孙权的内弟傅骏而挑战了孙权的威严,但孙权依然没有追究,继续支持陆逊。从这一点来看,陆逊在东吴阵营中的支持力度明显高于诸葛亮在蜀中的支持。 综上所述,即使诸葛亮统兵时不会像刘备那样惨败,但最终的结果很可能还是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