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勇猛的将领被人们传颂,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的故事多种多样,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京剧《霸王别姬》中的情节,讲述了项羽在乌江边与他的宠妃虞姬含泪告别的悲壮一幕。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诗句,便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传颂与描绘。
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虽然曾经风光一时,但最终没有战胜狡猾多谋的刘邦,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他的悲剧也成为了许多人传唱的故事。然而,在项羽之前,历史上就有一位同样是军事天才的英雄,他便是来自曹县的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以76战无一败而闻名,然而他的一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污点,至今仍然让人议论纷纷。
吴起的家乡是曹县,曹县在网络上因“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的玩笑话而一度成为了网红县。然而,曹县其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许多历史名人便出自这里,吴起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齐名,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兵法家。
吴起从小生活富裕,家境殷实,衣食无忧。由于生活无忧,他年轻时便爱上了旅游,四处游历各国,期望能够获得君主的赏识,进而官运亨通,步入仕途。然而,几年的漫游不仅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反而使他耗尽了家中积蓄。回到家乡后,看到乡亲们嘲笑他的落魄模样,吴起心中愤怒,决定报复,他愤而杀害了三十多名侮辱他的人。
之后,吴起来到孔子的故乡——鲁国,拜入孔子的一位弟子门下学习。他在这里学习了多年兵法和治理之道,但当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他却拒绝前去奔丧。孔子的弟子认为吴起不够孝顺,因此将他逐出师门。这时,吴起决定放弃追求仁爱治国的理念,转而专注于兵法。他最终学成归来,来到鲁国的国君鲁元公面前,请求担任将军,抗击齐国。
然而,鲁元公对吴起有所疑虑,因为吴起并非鲁国人,而他的妻子又是齐国人。鲁元公担心吴起会有不忠之心,犹豫不决。为打消鲁元公的疑虑,吴起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回到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将妻子的头颅带到鲁元公面前。鲁元公见到这一举动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任命吴起为将军。尽管吴起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狠辣,但这一行为依然让后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反感,认为他冷血无情。
不过,吴起在军事上的才能却无人能及。在他的指挥下,鲁国的军队轻松打败了来犯的齐军。这一胜利使得吴起得到了鲁元公的高度评价,晋升为鲁国的主帅。然而,吴起的迅速晋升引发了鲁国其他官员的嫉妒与不满,他们在鲁元公面前暗中诋毁吴起。最终,鲁元公的疑虑再次加深,吴起被罢免了职务。看到自己在鲁国的前景黯淡,吴起决定离开,前往魏国。
在魏国,吴起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魏国相国的推荐,并成功被任命为大将。那时的魏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秦国还没有崛起,地位较为低微。魏文侯是一个积极进取、雄心勃勃的君主,吴起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魏国的大力支持。
在魏国的二十多年里,吴起率领魏国的铁骑大败秦国,击溃齐军,开疆拓土,为魏文侯打下了广阔的领土。他参加过无数场战役,且每场必胜,逐渐赢得了“战神”的美誉。除了打仗,吴起还对魏国的军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武卒制,使得魏国的军队成为了强大的铁骑部队,令敌人闻风丧胆。
吴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他还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在行军打仗时,他从不与士兵拉开距离,常常降低自己的食宿标准,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如果有士兵在战斗中牺牲,吴起一定会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他还经常亲自安慰受伤的士兵,甚至为中毒的将领吸毒疗伤。这些细节表现出他与士兵们深厚的情谊,也让他赢得了军心,从而取得了不败的战绩。
然而,吴起最终因被朝中官员诬陷而被迫逃亡楚国。虽然在楚国他依然得到了尊敬,并继续展开了他的军事生涯,帮助楚国建立霸业,但他在楚国的改革同样得罪了许多政敌。最终,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政敌陷害,被乱箭射杀,死得非常凄惨。
回顾吴起的一生,他的军事才华无可置疑,但他决绝杀妻的行为却让人心生疑虑。如果他没有在孔子弟子门下放弃学习仁爱治国的理念,历史或许会少了这样一位军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