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马,您若不信,问问左右大臣。 赵高这句话,成为了宦官干政的经典例子。从赵高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集权道路上就出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群体——太监。每当王朝权力越来越集中,皇帝将权力收拢得更紧时,太监的权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为强大。尤其是当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衡时,宦官的干政就愈加严重。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最为严重的朝代是:秦朝、汉朝、唐朝和明朝。 为什么在中央集权越强的情况下,权力流失的现象就越严重呢?以明朝为例,问题的根源在于,虽然皇帝有着几乎无限的权力,但要将这些权力调配、分配到各个领域并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于是,皇帝虽然拥有权力,但实际上常常不得不将权力交给他人,而这三类人就是权力的主要接收者:大臣、外戚和宦官。朱元璋深知历史的教训,于是他在公元1372年就明确禁止后宫女性干政,1384年他又以祖训禁止太监干政。
然而,事与愿违,朱元璋为了为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铺平道路,不惜大肆杀害朝中的开国功臣。到了1402年,朱棣继位后,开始对忠于前任皇帝朱允炆的大臣展开大规模的清洗。这样一来,朝中几乎没有能够信任的人,加之不少宦官曾经为朱棣上位出力,因此朱棣违背祖训,大量启用宦官。甚至在1420年,他设立了东厂作为特务机关,让宦官掌控监察特权,正式拉开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序幕。 到了1505年,年仅15岁的朱厚照继位。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朝中大臣产生了深深的忌惮。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这位年轻的皇帝,他刚上位时还心智不够成熟,没多久就被身边的8个太监所影响,沉迷于享乐生活。为了取乐,他竟然在宫中安排了商户、百姓来陪他演戏,甚至还建了怡春院让宫女扮演粉头,自己挨家挨户去听曲子。 面对这种情况,大臣们不禁联合上书,表示虽然不能要求皇帝洁身自好,但至少可以先惩治这八虎吧?起初,他们确实试图劝说这位年轻的皇帝,但宦官刘瑾却更擅长说服朱厚照,他当面一哭,朱厚照立刻放弃了惩治的念头。第二天,朱厚照不仅将提议惩治的主要大臣处置掉,还罢免了几位内阁成员。 从此,八虎变得更加嚣张,朝中的大臣完全失去了话语权。大臣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太监为了迎合朱厚照的口味,四处搜罗乐师、美女,还继续收养太监,甚至建立了豹房供朱厚照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厚照还废除了一些限制自己权力的官职,将许多太监围绕在自己身边,甚至连文官都成了太监的手下。至此,宦官的权力已不再受限制,成为明朝政权的重要一环。 明朝宦官的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从最初的不到百人,到了成化年间,竟然已经有了数万之多,甚至可以与清朝康熙时期的宫女九千,内监十万相提并论。相比之下,东汉时的宦官不过千人,唐朝的宦官也只有过万。因此,明朝宦官数量的暴增,可谓是前所未有。而如果你去过故宫参观,就会发现,它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人。 故宫,也叫紫禁城,自朱棣于1406年开始建造,至清朝末期,其占地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含90多个院落和980座房屋,但总共有的房间只有9000多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房间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房间,四根房柱围成的空间也算作一个房间。而故宫一天最多能接待8万游客,疫情期间约为5000人。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宫女和太监到底住在哪里呢?这就与他们的等级有关。虽然大家都叫太监或宫女,但因为服务的对象不同,他们的地位也有所差异。那些贴身侍奉的太监和宫女,通常住在主人的宫殿内,像是后宫的耳房、后廊等地方,这些地方一般只需要几个宫女和一两个太监。剩下的太监则不需要住进皇宫,很多高级太监在外面拥有自己的房产。比如魏忠贤就住在北京著名的东厂胡同,那里成为了东厂的总部,许多太监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住房,并且聚集在一起,既能继续干扰朝政,还能娶妻生子,生活如同官员一般,拿着丰厚的俸禄。 因此,实际上,不能住进皇宫,反而成了这些宦官的一种殊荣,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