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的一个下午,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正在办公室里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喝着下午茶。突然,他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老战友的声音。接完电话后,杨得志急忙放下手中的茶杯,迅速吩咐秘书准备好车子,急匆匆地赶往火车站。 那么,北京的老战友在电话里告诉了杨得志什么呢?为何杨得志会如此匆忙,赶紧往火车站去呢?原来,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拦截一个人。 原来,老战友告诉杨得志,曾任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的开国上将王平,今天要经过武汉前往南京,但他不打算在武汉下车。虽然王平不下车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杨得志却十分焦急,因为他们已经快三年没有见面了。过去,杨得志三次路过王平所在的地方,却因王平不在而错过了。得知王平这次路过武汉,杨得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去接他,希望能够留王平在武汉好好休息几天,借此机会叙叙旧。于是,杨得志挂了电话,火速驱车前往车站。
当杨得志到达车站时,王平所乘坐的火车刚好到达。根据老战友提供的车次信息,杨得志很快找到了王平。两人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见面时显得非常亲切。杨得志紧紧握住王平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而王平则满眼含泪,似乎心中有许多委屈。当杨得志提议让王平留在武汉几天,好好休息时,没想到王平却直接拒绝了。他说自己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次不能在武汉停留,等下次经过时一定会专门拜访杨得志。 杨得志听后,顿时有些生气,瞪着王平大声说道:你这老家伙,到底是什么意思?路过武汉连个招呼都不打,我特意来接你,你倒是想走?我都为你安排好招待所了,要不我就用绳子把你绑回来?杨得志的话一出口,王平只好无奈地拿起行李箱,跟着杨得志下了火车。 两人上了车,杨得志还在不停抱怨,说王平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他,路过武汉也没有想着来找他。王平见杨得志还在生气,长叹一声说:你就不怕我连累你吗? 听到王平的话,杨得志愣了一下。按理说,王平应该为两人久别重逢而高兴,为什么他会说出连累你这样的话呢? 原来,王平的个人问题尚未解决,他已经赋闲在家七年了。由于其敏感的身份,很多曾经的朋友和战友都怕与他有过多的接触,生怕因此被牵连,纷纷避开他。王平自己也害怕影响到杨得志,因此这次路过武汉,他并没有主动联系杨得志。没想到,杨得志不仅没有回避,还亲自来车站接他,这让王平十分感动。 杨得志早就知道王平的个人问题,甚至在出发前,有工作人员曾善意提醒他,让他远离王平,免得惹麻烦。但杨得志并没有因为王平的特殊身份而退缩,依旧决定去接他。这不仅是因为杨得志性格直率,更因为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长征途中,杨得志所在的红一团和王平所在的红十一团都属于先锋部队,两支部队经常共同进行战斗,这使得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后来,他们多次并肩作战,参与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打娄山关等战役。此后,他们还一起在抗大学习,经过战斗和学习的磨砺,两人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 在抗战期间,杨得志在河南建立了冀鲁豫支队,而王平则在太行山东麓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虽然两人分别属于不同部队,但他们依旧多次协同作战,战场上也曾并肩作战,彼此间的战友情谊日益加深。 曾经的战场上的生死与牺牲依旧历历在目,杨得志和王平都深知,他们在一起战斗过的岁月,是无法轻易抹去的。 当王平长叹一声说出连累你的话时,杨得志坚定地回应:战场上我都不怕流血牺牲,怎么会怕你连累我呢? 在武汉的这几天,杨得志和王平聊了很多,最常聊的便是那些充满硝烟的战斗岁月。每当聊到开心处,房间里都会传出他们愉快的笑声。 在这段时间里,杨得志一直劝王平放下心理负担,相信组织会给他一个交代。为了帮助王平,杨得志还多次为他的事情奔走,尽心尽力地履行着作为战友的责任。 果然,离开武汉不久后,组织就传来了好消息:王平被任命为炮兵政委,随后又调任武汉军区政委,继续与杨得志共事。这一次,杨得志再次亲自去车站接王平,而这一次,王平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