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逐渐拉开序幕,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这段长达数十年的较量,美国并没有选择直接开战,而是采取了经济、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手段,逐步削弱并最终拖垮了苏联。
在经济领域,美国大力推动军备竞赛,迫使苏联投入大量资金跟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到20%,而美国则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声称要建设太空防御系统拦截核导弹。苏联面对这一挑战,只能被迫投入巨额资金应对,但由于技术水平不足,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本就紧张的经济困境。苏联依靠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沉重的军备负担让民生问题愈发突出。
在军事方面,美国通过支持代理战争来牵制苏联。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阿富汗战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从1980年起秘密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武器和资金,总额超过30亿美元。苏联陷入这场长达10年的战争,造成1.5万名士兵阵亡,耗费上千亿卢布,国内反战情绪迅速高涨。这场战争不仅让苏联国力进一步削弱,也成为其解体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同时,美国还联合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经济制裁,严格限制先进技术出口,使苏联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也频频陷入困境,粮食短缺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积累。
此外,美国在1980年代中期与沙特联手,将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压低至12美元。苏联严重依赖石油出口获取外汇,这一打击让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经济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意识形态上,美国利用广播和媒体传播西方价值观,“自由欧洲电台”等平台不断向苏联社会灌输信息,尤其对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内部的官僚主义、腐败和民众不满持续累积,最终在1991年8月政变失败后全面瓦解。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国旗降下,昔日超级大国分裂成15个国家。美国的“组合拳”,最终将苏联耗尽。
进入21世纪,美国又将目光转向中国。从2010年代起,美国逐渐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手段与当年对付苏联有诸多相似之处。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最初针对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来范围扩大到数千亿美元,涵盖电子产品、钢铁和农业等多个领域。拜登上台后并未缓和,反而在2024年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提升至100%以上,意图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然而,贸易战不仅没有让中国屈服,美国自身也付出了高昂代价:消费者承担了额外数千亿美元成本,通胀加剧,供应链混乱。中国则迅速调整,出口转向东盟市场,实现30%的增长,展现了较强的韧性。
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进行严格限制。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出售先进芯片;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520亿美元建设本土工厂,并联合盟友限制对华出口高端设备,尤其是荷兰ASML的光刻机。然而,中国加快自主研发,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6%提升至2024年的38%,华为也凭借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推出新一代手机,显示出突破封锁的能力。
军事上,美国自2011年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加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并频繁在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自由航行”。仅在2023年,美国军舰相关行动就超过百次,意图牵制中国发展。但中国海军建设迅速,拥有三艘航母和领先的无人作战技术,难以被轻易遏制。在外交层面,美国试图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和G7等场合批评中国,但中国凭借“一带一路”倡议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基础设施建设遍布亚洲和非洲。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超过中美贸易额的50%,显示出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指出,美国套用冷战模式未必奏效。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多次强调:“中国不是苏联,中国不会在中美对抗中消失。”苏联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单一,计划经济僵化,最终在油价下跌和外部打击下走向崩溃。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35%,从日常用品到高端装备应有尽有,产业链完整且多元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活力强大,民营企业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和国家结构方面,苏联解体后分裂成15个国家,民族矛盾复杂,而中国则保持统一,56个民族在扶贫和抗灾等实践中展现出较强凝聚力。基辛格曾评价,中国国民凝聚力惊人,一旦发生冲突,美国可能更先陷入困境。外交上,苏联过度扩张并失去盟友,而中国则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如今,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普遍给予支持。与此同时,美国企业在供应链和市场上离不开中国,苹果、耐克等品牌都深度依赖中国制造。
李显龙建议,中美关系应聚焦合作领域,如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先建立互信,再处理更复杂的政治问题。实际上,美国内部也面临债务高企、社会分裂、枪支泛滥等严重挑战。总结来看,美国能够耗死苏联是因为苏联自身存在巨大弱点,而在面对中国时,这些手段未必能奏效。中国不是苏联,中美对抗的结果并非注定一方崩溃。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冷战那一套早已不合时宜。
参考资料:
《经济日报》:为什么贸易战没有出路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