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跑者在这条看似简单的跑道上,却常常迷失方向,未能真正领略到跑步的真谛。
他们也许带着完美的初心去跑,可跑着跑着,就迷失了自己,甚至还跑出了一身伤痛,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跑步?跑步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就让一位有着20年跑步经验的跑者来为大家揭开谜底。
跑步,本应是一件带来快乐的事情,而非痛苦的折磨。
就像著名运动心理学家约翰·瑞迪所说:“运动能改变大脑,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
当你在跑步时感觉满心疲惫,身体痛苦不堪,那很可能是你的跑步方式出了问题,只有在一次次的跑步训练中,感受到自信、快乐和成就感,才是支撑我们一直跑下去的动力源泉。
要达到跑步的最高境界,需要做到以下4点。
1、无伤跑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速度则要退居其次。
懂得适可而止,是避免受伤的最大保障,在跑步过程中,一旦感觉身体不适,状态明显变差,就应当立刻停下脚步。
莽撞和无知往往是受伤的罪魁祸首。
有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跑步方式导致的运动损伤在跑者中占比高达70%。
在20年的跑步时光里,我深刻体会到,能健康地跑下去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与速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每周的跑量不超过上周的10%,这是一种健康的循序渐进,也是避免受伤的重要前提。
2、精神好
真正健康的跑者,无论何时都应精神饱满。
我在跑圈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人明明已经疲惫不堪,却依然坚持打卡跑步,结果整个人状态极差,满脸写着疲惫。
这样的跑步不仅无法带来积极的效果,还会增加受伤的概率。
其实,跑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低谷和厌跑期。
当你明显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佳时,不妨暂时放下跑步,结合其他运动来舒缓身心。
一个聪明的跑者,会制定稳健的跑步计划,不一定每月要跑200公里以上,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稳定地坚持跑步。
毕竟,跑步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冲刺赛。
3、平衡时间
对于有家庭的跑者来说,平衡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跑步20年后,逐渐放慢了脚步,降低了跑量,在这个阶段,我更懂得在工作和跑步之余,多花时间陪陪家人。
当我们能在工作、生活和跑步之间找到平衡时,无论是跑步还是生活,都会充满动力。
如果放慢速度后觉得缺少动力,那不妨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跑步的初衷。
是为了健康,为了释放压力,还是为了挑战自我?
明确初衷,才能让我们在跑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4、跑龄时间长
为什么说跑龄时间长也是跑步最高境界之一呢?
跑龄长它代表着我们在跑步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有研究显示,长期坚持跑步的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得到显著改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
跑龄长的跑者,他们懂得如何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调整跑步计划,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跑龄时间长,是对跑步热爱的最好证明,也是跑步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
跑步的最高境界,并非追求速度的极限,也不是盲目地追求跑量。
而是在无伤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平衡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
希望每一位跑者都能在跑步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最高境界,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