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括朱元璋,历史上有七位将皇位传给孙子的皇帝,原因千奇百怪
创始人
2025-10-02 15:04:54
0

历史上打破“父子相传”这一铁律、直接让皇位跨代传给孙子的案例并不算少见。例如南越武帝赵佗、汉昭帝刘弗陵、齐武帝萧赜、辽道宗耶律洪基、金世宗完颜雍、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代表性人物。

自从周公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之后,父死子继几乎成为中国王朝传承的不变法则。这个制度的核心可概括为三条:其一,“有嫡立嫡”,即皇后所生之子为嫡子,优先继承皇位;其二,“无嫡立长”,若无嫡子,则从庶子中择长者继承,并过继为皇后之子,以嫡子身份登基;其三,“无嗣过继”,若皇帝无子,则从宗室近支中挑选最近血脉之人过继,确保王朝不断绝。所谓“近支”范围很灵活,亲兄弟、堂兄弟乃至族兄弟都可以充任人选。按理,这样的制度足以保证皇统绵延不绝,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常常因现实政治或个人因素而出现“兄终弟及”,甚至直接跨过一辈传给孙子的情况。

一、赵佗传位于孙子赵眜

秦灭六国后,赵佗随大军南下,后来凭借局势自立南越国。刘邦称帝时,他一度对汉称臣,甚至接受了汉朝的册封。然而在吕后掌权时期,因贸易摩擦,赵佗自立为帝。其后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他又恢复对汉的臣属关系。活到103岁的赵佗,熬过了数十年风云变幻,其儿子们早已离世,最终只能将皇位传给孙子赵眜。这一特殊情况,是因其长寿反倒断了“父子相传”的链条。

二、刘弗陵传位于孙辈刘询

汉昭帝刘弗陵年幼即位,短暂一生无子而终。按制度,本该由近支宗室过继,霍光最初也立了昌邑王刘贺,但这位新帝荒唐不堪,仅27天就被废。重新选择时,霍光并未依规在兄辈儿子中挑选,而是扶立了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其原因涉及权臣顾虑、宗室内部矛盾以及舆论的同情倾向。刘询即位后,史称汉宣帝,开创了“昭宣中兴”。

三、萧赜传位于孙子萧昭业

齐武帝萧赜本可立次子萧子良,但担心其背后的琅琊王氏势力过强,难以控制。同时,孙子萧昭业能顺利承接已故太子的班底,政治上更易操作。萧昭业外貌俊美,表面温顺,深得祖父喜爱,然而登基后暴虐荒淫,不到一年便被叔叔推翻。此例显示皇帝的个人喜恶和权力平衡常常凌驾于制度之上。

四、耶律洪基传位于孙子耶律延禧

辽道宗糊涂昏庸,不仅被奸臣蒙蔽,还导致太子耶律浚被废、被害。等他醒悟时,已只剩孙子耶律延禧。出于血脉延续与补偿心理,他将皇位传给唯一的孙子。然而延禧继位后昏庸荒淫,加速了辽朝的衰亡。

五、完颜雍传位于孙子完颜璟

金世宗本有众多儿子,但因嫡长子允恭早逝,他在继承问题上受妻子乌林答氏影响颇深。乌林答氏曾为保清白投水自尽,其唯一的血脉就是允恭一脉。因此,金世宗宁舍众子而传位给孙子完颜璟(后来的金章宗),这带有深厚的情感因素。

六、忽必烈传位于孙子铁穆耳

元世祖忽必烈的嫡子真金英年早逝,照蒙古习俗,皇位必须传于真金一脉。真金诸子中,铁穆耳虽非嫡长,却因深得祖母和母亲喜爱,加之由皇后亲自抚养,获得了忽必烈的信任,最终继位为元成宗。这体现了蒙古人更重“嫡脉”而非“嫡长”的传统。

七、朱元璋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早逝后,急于确立继承人。他没有选择其他成年的儿子,而是直接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原因在于嫡长子继承制的桎梏,以及朱元璋对秦王朱樉等人的不满。他晚年年事已高,不愿冒险等待变数,遂把皇位交到嫡孙手中。但后果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开创永乐盛世。

综观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虽然“嫡长子继承制”是理想模式,但在历史长河中,政治斗争、血脉情感、权力平衡甚至偶然事件,都会打破规则,让皇位出现“父子断代,祖孙相传”的特例。

相关内容

原创 ...
看过那些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之君在天下...
2025-10-02 05:05:16
原创 ...
岳家军在历史上的强大,凭借其赫赫战绩以及敌人的评价,早已为世人所熟...
2025-10-02 05:04:40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武艺超群的名将层出不穷。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
2025-10-02 05:04:18
原创 ...
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初,刚刚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第...
2025-10-02 05:04:10
原创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们去世之后,若能与皇帝合葬,那便被视为至高无...
2025-10-02 05:03:50
原创 ...
蜀汉后期,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历...
2025-10-02 05:03:47
原创 ...
说起“五虎上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五位名将...
2025-10-02 05:03:27
原创 ...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前一年...
2025-10-02 05:03:20
原创 ...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曾深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他在父母去世之际,...
2025-10-02 05:03:01

热门资讯

96岁抗战老兵,他还是那个钢铁... “入伍时首长问我参军的理由,我说为了打日本鬼子。他继续问为什么打日本鬼子,我回答日本鬼子会抢老百姓的...
筑路!筑路!——一个展览讲述中...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镌刻在滇缅公路上—— 8月14日,“血...
原创 周... 周易记载:“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其中,所谓“东邻”是指纣王商人,“西邻”是指...
抗战回望49︱为何征兵难?——...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得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诸葛亮与庞统在当...
原创 李... 了解唐朝历史的人大多都听说过“玄武门之变”这场决定性的宫廷政变。李世民在玄武门带兵突袭,诛杀兄长李建...
这块东晋碑刻,随便挑个字都能设... 《王建之墓志》,南京北郊象山六朝时期东晋王氏家族古墓1999年出土,是六朝墓志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历史的另类脸谱:百年悬案的疑凶...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四):我们终究成了曾经反对的那个人。 作为历史上那些枭雄中的强势者,袁世凯在...
原创 汉... 一个王朝的兴盛,往往来自于文臣与武将共同的心血与牺牲。在这个叙事里,我们暂且把镜头聚焦在那些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