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多少宫闱惨变,多少萧墙祸起!”这句感慨道出了皇室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纵观历代王朝,权力争斗总是不断上演,无数皇亲贵胄因而丢掉性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就有两位因卷入政治漩涡而被处死。他的大儿子褚英因争权落败而死,而最小的儿子费扬果则被处以凌迟,这不仅让他成为清朝唯一遭此酷刑的皇子,也让他的身世与死因充满谜团。
一、生母与身世的扑朔迷离
费扬果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十月,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据《清皇室四谱》记载,他是继妃富察氏所出,并于天聪九年(1635年)十二月因牵连莽古尔泰、德格类之案而遭凌迟。然而这种说法明显存在矛盾。富察氏原是努尔哈赤堂兄戚准的遗孀,后改嫁努尔哈赤。她年岁与努尔哈赤接近,到1620年时已是六旬老妇,几乎不可能再为其诞下幼子。因此,费扬果的生母更可能是某位庶妃。
此外,《玉牒》中的记载也与《清皇室四谱》不符。费扬果至少有六个子女,且均为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生。其长子纳秦生于1632年,次子材贵生于1636年,三子阿秦与四子雅秦分别出生于1638年和1639年,而两个女儿的出生时间甚至延续到1641年。若他真在1635年被处死,那么后续几个子女的存在便完全无法解释。这意味着费扬果至少在崇德五年(1640年)前后仍然健在,他的实际死亡时间应在1640年至1643年间。
二、死因的疑团与政治风暴
史书对费扬果的记载极为有限,这不仅让他蒙上神秘色彩,也透露出他在皇室地位并不突出。首先,他生母背景薄弱,缺乏强大外戚支持,因此不受父亲宠爱。其次,他卷入政治斗争并最终失败,作为牺牲者,他的史料被有意删减也在情理之中。
皇太极掌权后,曾爆发一次剧烈的宫廷斗争,即莽古尔泰、莽古济、德格类兄妹案件。此事后,他们掌管的正蓝旗被剥夺。若费扬果与他们关系密切,或分属同一旗分,他极可能被牵连其中。古代皇子身份尊贵,即便犯错通常也多为软禁或废黜,若被判凌迟,必然是谋逆或严重威胁皇权的重罪。因此,费扬果之死多半与政治大案相关。
三、后裔的沉浮与血脉的延续
费扬果的后代境况同样坎坷。他的三子阿秦、四子雅秦早夭,长子纳秦的子嗣亦断绝,直到次子材贵的孙子尼雅哈,才成为唯一幸存的血脉。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为恢复莽古尔泰、德格类后人的宗籍时,尼雅哈也提出恢复申请。康熙虽承认费扬果因“大罪”被处死,但仍赐其子孙红带子身份,使其得以重回宗籍。
然而,费扬果的后裔依旧命途多舛。尼雅哈膝下无子,康熙只得将胤禟第七子四保过继给他,以延续香火。但即便如此,费扬果一支仍未能兴旺,到道光年间彻底绝嗣。
结语
作为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费扬果的人生轨迹几乎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他的生母身份、死亡年份与具体罪状,至今仍扑朔迷离,连康熙帝本人都难以完全弄清。或许正因如此,他的经历更显神秘与悲凉。历史往往留白,给予后人无限遐想空间。透过零散的记载与蛛丝马迹,我们只能勾勒出这位皇子短暂却悲剧的一生。费扬果的命运提醒我们,权力斗争的漩涡无情,即便身为天潢贵胄,也难逃被吞噬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皇室四谱》《玉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