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美国第一次深感无力与困顿。
美国,这个自诩世界霸主的国家,长期以来都抱持着无比的自信与骄傲。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的崛起历程异常顺畅。自1776年建国起,百年内跃升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二战结束后更是迅速坐稳全球霸主的宝座,这样的速度几乎无人能及。另一方面,美国在击败对手时,总是游刃有余,几乎未曾受过重创,轻松铲除多个挑战者。
正因如此,美国始终坚信世界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视为“上帝选民”,自诩为全球民主的灯塔。这种认知几乎贯穿了美国近代史,直到冷战半个世纪的漫长对峙才有一丝动摇。
二战结束后,苏联迅速崛起,不仅掌握核武器,还建有庞大的陆军和空军,坦克、导弹数量一度超越美国。苏联国土面积是美国三倍,人口亦占优势,这使得苏联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强劲的对手。可是在长达五十年的冷战中,美国采取了以和平方式主导的策略,除了古巴导弹危机外,绝大多数时间通过经济封锁、意识形态渗透及颜色革命等手段,削弱苏联的内部稳定。最终苏联因为内部矛盾激化,分裂成十五个独立国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美国洋洋得意,认为连苏联这种强大敌人都能被他们击垮,后续便再无对手可言。美国因此坚信自己将永远独霸全球,享受和平,纵情挥霍,依靠全球体系持续榨取资源与利益。
然而,这一切在面对中国的崛起时开始彻底改变。美国上下首次感到无力。
回望以往,美国对付那些“老二”国家,总是信心满满,轻而易举。这些国家大多有着明显短板。比如西班牙,国土狭小,产业落后,内忧外患严重,到了霸权末期早已名存实亡,美国借美西战争彻底终结了其殖民帝国。
再看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最大的软肋是地域狭小、人口有限且处于欧洲这个战争火药桶的核心地带。美国不断挑拨彼此战争,加速殖民地瓦解,令这三国无力回天,昔日辉煌一去不复返。
日本的弱点则是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能源依赖进口。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经济封锁和能源禁运,直接掐断日本命脉,终使其战败。
苏联虽然强悍,却内部民族矛盾、经济结构问题严重。美国以军备竞赛消耗其国力,辅以经济与舆论渗透,最终令苏联民众自发推翻政权。
西方智库普遍认为,美国对这些“老二”的打击几乎没有耗费全部力量,甚至不及三成。这种轻松碾压的局面,今时今日彻底破裂。
中国,在美国眼中,几乎找不到明显的弱点。
从基础条件来看,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几乎实现自给自足,这让封锁战略难以奏效。
民族方面,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以汉族为核心,维系了较为稳定的民族关系,内部矛盾较少,难以被外力激化。
经济上,尽管中国尚未成为发达国家,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了底层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政府支持率较高。中国的经济总量逐渐逼近美国,甚至在某些统计口径下已实现超越,美国在经济领域已难以占据优势。
产业方面,中国成为全球工厂的地位无可撼动,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约35%,是美国的两倍多,甚至超过美国和西方国家总和。面对关税与贸易战,美国在产业对抗上力不从心,这也成为其被迫妥协的主要原因。
科技层面,美国曾将中国视为科技落后者,试图通过封锁遏制中国技术发展。结果适得其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日益逼近美国,甚至在稀土、新能源、高铁、航天、无人机等200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赶超,牢牢卡住美国的咽喉。
军事方面,中国从五十年代兵力薄弱时起,经过数十年快速发展,军队装备实现质的飞跃。航母、驱逐舰、核潜艇不断下水,空军拥有多型号先进战机,火箭军的中远程导弹也形成强大威慑力。更有激光、电磁、量子等军事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令美国防不胜防。
综合来看,美国面对中国这个全面崛起的超级大国,所有传统手段均显乏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境地。美国不断让步、妥协,表明其已无计可施,只能接受现实。
如果美国尚有良策,绝不会如此轻易放弃。
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段历史进程,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逆袭。未来,属于奋勇前行的中国,也属于每一个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