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历史上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那可是相当强大,野心勃勃地想要吞并其他国家。公元前 259 年,秦军气势汹汹地围攻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这邯郸城,那可是赵国的心脏啊,一旦被攻破,赵国可就岌岌可危了。
赵国上下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你想想,都城被围,粮食一天天减少,士兵们也疲惫不堪,百姓更是人心惶惶。赵孝成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光靠赵国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法和强大的秦军抗衡,必须得向其他国家求救。思来想去,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平原君赵胜。
说起平原君,那在当时可是大名鼎鼎。他是赵国的公子,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家里养了好几千门客呢。这时候,他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心想,得赶紧去楚国,说服楚王出兵救援,不然赵国可就完了。
平原君决定从自己的门客里挑选出二十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人,和他一起去楚国。他在门客中挑来选去,好不容易选出了十九个人,可还差一个。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毛遂的门客站了出来,主动要求跟着平原君去楚国。
平原君有点疑惑,他看着毛遂,问道:“先生在我门下多久了?” 毛遂回答说:“三年了。” 平原君皱了皱眉,说:“贤能的人处在世间,就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尖很快就会露出来。先生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怎么听说过您有什么才能,要不您还是留下吧。”
毛遂听了,不卑不亢地说:“我今天就是请求您把我放到口袋里啊。要是我早被放在口袋里,早就脱颖而出了,可不仅仅是露出个锥尖而已。” 平原君听他这么一说,觉得这毛遂说话挺有底气,应该有点本事,就同意带他一起去了。其他那十九个门客,心里都有点瞧不起毛遂,觉得他太自负了,还互相使眼色偷笑。
到了楚国,平原君就和楚王开始谈判,希望楚王能出兵救赵。这一谈,可就从早上谈到了中午,楚王一直犹豫不决,就是不肯答应。平原君心里那个着急啊,可又没办法。
就在这时候,毛遂站了出来。他按着剑柄,大步走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抗秦的事,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怎么从早上谈到现在还没个结果?” 楚王一看,这哪儿来的人啊,就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赶紧介绍:“这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立马就火了,大声呵斥毛遂:“你还不下去!我在和你主人说话,你上来干什么!”
毛遂不但没害怕,反而握着剑走到楚王面前,严肃地说:“大王您敢这么呵斥我,不就是仗着楚国兵多将广吗?可现在,在这十步之内,您楚国的人再多也没用,您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手里。您当着我主人的面这么呵斥我,太不礼貌了。我听说,商汤凭着七十里的地盘,就能统治天下;周文王靠着百里的土地,就能让诸侯臣服。他们靠的可不是人多,而是能把握形势,发挥自己的威力。楚国地方五千里,士兵上百万,这么好的条件,本应该称霸天下。可如今呢,被秦国的白起打得落花流水,连祖宗的陵寝都被烧了,这是多大的耻辱啊!赵国都替您感到羞愧,您自己难道不觉得难堪吗?赵楚联合抗秦,表面上是为了赵国,实际上也是为了楚国啊。”
楚王听了毛遂这一番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觉得毛遂说得太有道理了,心里也被说动了。毛遂一看楚王的表情,知道有戏,赶紧趁热打铁,让人拿来鸡、狗、马的血,要和楚王歃血为盟。楚王也没再犹豫,当场就和他们定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这下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心里对毛遂佩服得五体投地。回到赵国后,他逢人就说:“我赵胜自以为阅人无数,能识得天下英才,可没想到却差点错过了毛先生。毛先生一到楚国,就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让赵国的地位变得无比重要,比九鼎大吕还重。他的口才,比百万雄师都厉害啊!” 从那以后,平原君就把毛遂奉为上宾。
平原君成功说服楚国出兵,这对赵国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后来,魏国的信陵君也 “窃符救赵”,带着魏军赶来救援。赵、楚、魏三国联军齐心协力,终于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这段历史故事,真的让人感慨万千。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平原君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求救的重任;毛遂更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只要不放弃,勇敢尝试,就有可能找到转机。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要是您觉得有意思,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我,以后还有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分享给您,祝您生活愉快,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