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石溪跃忠兄将自己多年心血所凝聚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分享给了大家,特别是海沧地区的黄姓乡社,如石塘、排头、芸美等地方的居民。他指出,这些地方的祖源均可以追溯到漳郡三黄。不过,黄姓二社的祖先则是源自于角美的锦宅,而锦宅的根基还要溯源于紫云的金柄支系。尽管跃忠兄在促使这一发现的过程中不懈努力,最后却感到力不从心,面临重重难关,无法完全解决这一复杂的家族关系。
基于跃忠兄所提供的资料,其主张明显得到了证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一目了然。然而,由于这项研究涉及其它家族的事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人最好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许是命中注定,执着的跃忠兄经过多次的努力和曲折的经历,竟然促成了一部始于乾隆年间、由进士黄涛主编并现存于日本的锦黄族谱回归。这一重要文献正式证实了锦宅黄氏家族与三黄之间的直接血缘关系。这一历史性的发现,将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使厦门的黄氏家族从原有的紫云独大格局,变为东紫云和西三黄并立的新局面。
今年年初,锦宅村的老年协会通过一封致翔安新圩金柄村黄氏大宗祠理事会的函件,试图为近百年来延续下来的误会做一个最终的澄清。与此同时,海沧的埭头、排头,灌口的排前,以及鼓浪屿等地的本地黄姓家族的源流,也因此得到了实质性的依据。根据这一新发现,我们重新审视埭头的碑记时,能够顺利剔除曾经存在的矛盾和各种假设,从而明确找到前后之间的相互证明。
在海沧的芸美埭头社的黄氏宗祠中,保存着一方明末同安进士黄仲晔专为其先祖所作的墓志铭,铭文题曰:“明俊仁黄公暨配王孺人墓志”。这份墓志铭详细提到,埭头的黄氏家族的“初祖”是余塘,记载了余塘公及其后代的繁衍历程,通篇记录了由许氏为配偶、樊隐公的生平,详述了王孺人的身世与过世时间,以及他们的七个儿子的名字和辉煌成就。由此可以清晰判断,埭头的黄氏家族的根基始于余塘,经历了四代之后开始日趋壮大。
在查阅《锦黄族谱》卷三时,可以知晓三黄第十世的薛,字重健,居住在锦里屠龙坂,其后代中,长子真材有五子,其中第五子名为景明,号余塘,居住在鼎渼。此人即是黄仲晔所提到的埭头黄氏的初祖“余塘”,属于三黄的第十三世同时也是锦黄的第四世。在当时,埭头和芸美等地区均属于鼎美(鼎尾),而谱系记载往往因为文雅选择了“鼎渼”这一表述。
黄仲晔在高中进士后,也常常回到三黄漳派的祖地石美进行祭祖活动。如今,石美地区仍然保留着黄仲晔为其祖父薛所撰写的《智民公祖墓勒碑记》的石碑残片,其内容段落与石美黄氏族谱所记载的完全一致,落款亦明示为“赐进士出身经筵侍讲,分试顺天都察院副都御史第十三世仲晔”,文中清楚地写明了“薛公迁同安锦里,分派鼎渼”的历史记录。因此,埭头的支派确实可以追溯到石美的三黄一脉,演变的关系愈加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