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文章提到蒋介石毕业或肄业于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可以说是部分正确。实际上,这两所学校与蒋介石的学习经历并没有直接关系。以下是对这两所学校及蒋介石的相关经历的更详细的解读。
首先谈到保定军校,它的正式名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因其地理位置的关系,常被称为“保定军校”。这所学校是中国近代规模较大的正规军事学院,成立于清朝末期,旨在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并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与教育体制。其建立源于清朝北洋政治集团,尤其是以袁世凯为核心的改革需求。保定军校于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2日正式开学,校址位于直隶省省会保定市的东关外,原址是陆军速成学堂与军官学堂的旧址。保定军校的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五个专业。虽然它在1923年停办,历史上只持续了12年,举办了9期,培养了6000多名军官,其中不乏高级将领,包括中将以上的将领百余名。
然而,蒋介石并未在保定军校接受过教育。事实上,他于1906年冬季考入了保定军校的前身——“陆军速成学堂”,也就是“通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这所学校创建于1903年,是清政府为了培训军官而设立的第一所全国性军事院校,隶属于北洋政府的军政司练兵处。1906年,清朝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将原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更名为陆军速成学堂,同时将其归属陆军部管理。蒋介石当年正是在这所学校学习,并且他于1908年从该校毕业。此时,保定军校尚未成立,因此蒋介石并没有在保定军校学习。
接下来谈谈日本士官学校。这是日本历史上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重要学校,成立于1874年,最初设在东京,后迁至神奈川县。该校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才停止办学。日本陆军的尉官(即初级军官)在1943年前被称为“士官”,因此士官学校实质上是培养初级军官的学府。日本的许多著名军事将领都曾在这里接受教育。
从1900年开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始接收中国清政府选派的学员。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已有超过600名中国学员从该校毕业,诸如蔡锷、蒋百里、阎锡山、何应钦等都曾是该校的校友。此外,日本在东京为中国留日军官设立了振武学校,作为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中国学生在振武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以“士官候补生”身份实习一年,合格后才有资格升入士官学校。
关于蒋介石与日本士官学校的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是毕业生,有的说他肄业,也有的说他被开除,还有人认为他根本未曾进入士官学校。然而,蒋介石实际上于1908年春季,由保定速成学堂推荐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班——振武学校第八期,并于1910年冬毕业。从振武学校毕业后,蒋介石以士官候补生身份被分配到位于北海道新泻县的野炮兵第13联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和其他20多名留日学兵立即回国,投入了辛亥革命的行列。由于他们违反了军纪,日本政府随即在同年11月8日通知清朝驻日公使,表示这些中国学生将被开除出军校。之后,蒋介石于1912年春再度前往日本,不过这一次他所学的是德文,为了未来可能的赴德国留学做准备,与士官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到1912年年底,蒋介石便结束了在日本的学习。因此,严格来说,蒋介石并未正式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尽管他在振武学校学习了两年,并短暂担任士官候补生,仍可以称为“准士官生”。
通过以上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与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的联系并不像许多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直接或完整,虽然他确实在某些阶段与这两所学校有过间接关系,但并未在这两所学校接受正式的军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