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国时期著名的草根皇帝,虽然出身汉室宗亲,但家境却早已败落。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少年时丧父,与母亲靠贩卖草鞋和织席为生,生活清苦。实际上,刘备直到四十岁之前,主要依靠贩卖草鞋和草席维持生计。甚至在汉中之战时,曹操还曾讥讽刘备不过是个织席贩履的市井小民。
然而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几十年的奋斗与智慧,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登基为帝,成为一方霸主。然而,他费尽心力建立的蜀汉基业,却在他生前便开始显露颓势,逐渐走向衰败。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与一个关键人物密不可分。此人极有可能是孙吴或曹操安插在蜀汉内部的“卧底”,在适当时机将对刘备集团发出致命打击。
---
一、刘备集团走向下坡路的起点
这个时间点其实很好判断。自从刘备请出诸葛亮后,便开始占据荆州数郡。继庞统加入后,刘备率领黄忠、魏延入川与张鲁、刘璋周旋,最终在赵云、张飞、马超等人的协助下,成功夺取益州。刘备因此成为川中主宰,将原主刘璋逐出川地。
公元219年,刘备集结精锐,与曹操争夺汉中。此战刘备几乎动用了所有大将,包括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除关羽外基本无一缺席。最终刘备在汉中战胜曹操,实力达到巅峰。
然而,诸葛亮在大胜后却意味深长地说:“此前连战连败,我心安理得,唯独这次大胜,恐生危机。”他的意思是,刘备一旦大胜,容易自满,局势反而更难稳定。令人惊讶的是,刘备刚刚在汉中获胜不到半年,那个隐藏在蜀汉内部的“卧底”便开始有所动作。
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军攻占襄樊等地,曹仁告急。曹操急派于禁、庞德等将军援救。结果于禁不战自降,庞德虽奋力抵抗也败给关羽。曹操只得亲自领兵前往,徐晃则先行与曹仁会合。
此时,关羽刚刚收编了于禁的三万余降卒,但因军粮不足,擅自夺取了孙权驻湘关的粮草。孙权因此怒不可遏,既因关羽抢夺粮草,也因关羽曾拒绝其小儿子的求婚,遂决定背后发难,派吕蒙、陆逊等将谋划夺取荆州数郡,并与曹操联手夹击关羽。
此处出现疑问:关羽下令前线急需粮草,却为何荆州守军未按令行事?粮草迟迟未到,导致关羽军心动荡。关羽迫于无奈抢夺孙权粮草,却给孙权攻打荆州制造了借口。最终,徐晃采用声东击西战术,破关羽十重鹿角阵,关羽开始败退,军心涣散。此时,刘备集团的颓势已显露无遗。
---
二、蜀汉“卧底”的真面目
关羽作为荆州主将,手握“假节”,掌控城防和调度。但为何关羽命令粮草运送被阻?原因或在于南郡太守糜芳。关羽出征时,将荆州守备重任托付给糜芳,因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关羽信任他不会出岔子。
可惜糜芳背叛了关羽。根据《三国志·蜀书八》,糜芳私通孙权,叛变迎接敌军入城。糜芳未按关羽指示及时供应军粮,同时孙权、吕蒙、陆逊三方压力下,他选择倒戈。糜芳的职位远不及关羽,但却敢抗命,显然早有内应。
糜芳曾陷害赵云,误导刘备等人以为赵云叛变。赵云后成功救出刘备妻儿,糜芳阴谋曝光。除此之外,糜芳拒绝给关羽军粮,导致关羽不得不抢夺孙权粮草,士气受挫。关羽败亡,糜芳应负主要责任。
---
三、糜芳为何敢抗命?背后支持者是谁?
糜芳原为陶谦部将,曾被曹操封为彭城相。其兄麋竺拒绝曹操,追随刘备,糜芳也随兄投靠刘备。糜芳或许早与曹操有联系,但因麋竺不同意而未深入合作。
麋竺是徐州著名富商,曾多次资助刘备,堪称刘备的重要资金来源。刘备深知恩情,封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甚至超过诸葛亮,待遇在朝中最高。
益州平定后,麋竺被拜为安汉将军,官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史料记载,刘备对麋竺礼遇优厚,赏赐丰厚,彰显其重视程度。
糜芳亦被重用,安置于荆州协助关羽。然而关羽傲慢轻视糜芳,二人关系紧张。糜芳不敢公开反对关羽,却暗中不服,拒绝及时供给军粮。加之麋竺在朝中地位稳固,糜芳得以有恃无恐。
糜芳投降孙吴后,麋竺仍未受牵连,刘备依然对他礼遇如初。
总之,麋芳敢抗命关羽,主要依靠兄长麋竺的强大背景。关羽因麋芳背叛,失荆州,元气大伤。糜芳可谓蜀汉内部的“卧底”与叛贼,关羽覆亡其中他负有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