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修文县六桶镇海马孔村,有一个任氏家族,他们自江西辗转迁徙至此,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五百多年。由于海马孔村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任氏家族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从江西带来的明代古法造纸技术,让这一古老技艺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任廷龙在山上采集造纸的原材料构树皮。
走进海马孔村任氏家族的造纸工坊,空气中弥漫着古朴的气息。任廷龙正在制作纸张。59岁的任廷龙是修文县六桶镇海马孔村任氏家族古法造纸传承人,12岁起就跟着祖父、父亲一起造纸,至今已从事手工造纸47年。“我从小就泡在纸浆里长大,这门手艺就像刻在我骨子里一样。从采集构树皮开始,剥皮、晒干、水沤、浆灰、煮料、漂洗、抄纸、压纸、晒纸,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容不得半点马虎。”任廷龙拿起一张刚制作好的皮纸,轻轻抚摸:“你看这纸,绵软又有韧性,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用传统方法造纸,就是不想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断了。”
任廷龙在自家造纸工坊制作纸张。
海马孔村任氏家族的古法皮纸凭借其优良品质,在市场上也赢得了一席之地。一位长期从海马孔村订购皮纸的客户李先生表示:“我从事经书抄写多年,对纸张的要求非常高。海马孔村的皮纸质地柔软,抗拉性强,非常适合用于经书抄写和祭祀用。而且它是纯手工制作,没有化学添加剂,能最大程度保护经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他们合作,就是看中了他们家纸的品质和传承的诚意。”
制作好的纸张。
如今,任廷龙的子女大多学会了古法造纸技术,该技艺仍在家族中传承。不仅如此,古法造纸也吸引了一些海马村村民的关注和参与。村民张大哥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古法造纸的发展前景后,回到村里跟着任廷龙学习造纸技术。“在外面打工虽然能赚钱,但总觉得没有归属感。现在回来学造纸,既能传承老祖宗的手艺,又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家人,一举多得。”张大哥笑着说。
对于家族中一些造纸手艺人另谋职业的现象,任廷龙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更多的是对古法造纸的坚守:“家族里有人出去闯荡,寻找其他发展机会,这很正常。但纸浆间流淌的,都是岁月浸染过的章节,记录着曾经的过往,也书画着家乡的山河锦绣。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温馨记忆,割舍不掉。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教下去,让这门古老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任廷龙用自己制作的纸张书写的家谱。
在海马孔村,古法造纸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任廷龙和他的乡亲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古法造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图/文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