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万虽然看起来挺唬人,但是有很多人出工不出力,刘邦的嫡系部队也占很少的一部分。
这就像在劳务市场凑几十号农民工给你撑场面,真能打的就你自己那么几个。对面纹龙画虎的街痞一露面,这帮农民工立马就想溜 —— 你给的那点好处,人家压根犯不上替你拼命。更何况队伍里几个领头的,跟对面本就认识,甚至关系比跟你还铁,这时候你不挨揍,谁挨揍!
而且,时机不成熟。
首先、刘邦准备时间有限
汉元年(既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入汉中抵达南郑,跟随他入汉中的士卒为三万人,与之前的十万兵相比,少了三分之一多,这既说明项羽削夺了刘邦的兵力,也说明秦朝灭亡后,很多士兵想要回家,不愿跟刘邦入汉中。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刘邦手里除了这三万人,还有因为仰慕他而跟随入汉中的数万人。
但是这数万人之中有多少是能打的,并没有交代清楚。
这些构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初始资本。
当然刘邦也会在汉中募兵,只不过时间非常有限,这也决定了他募兵的数量也会受到制约。
仅仅一个月后,刘邦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击关中。
他两败章邯,把章邯围困在废丘城,并在八月完成了吞并关中,令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史记》与《汉书》由故道出汉中的时间存在差异,《汉书》记载的是五月,《史记》是八月。不过统一关中的日期是一致的,都是在八月。
这里提一点,章邯还是很有能力的,从汉元八月一直到汉二年六月在废丘坚守了将近十个月左右,最后才由樊哙引水淹灌废丘,废丘城投降, 章邯自杀。
再看一下章邯所处废丘的位置,这个位置令刘邦很尴尬,留兵少的话,章邯突围反攻刘邦根据地,或者攻击刘邦军的背后,来一记千年杀,也够刘邦疼一阵子的。留兵多的话,跟随刘邦东出彭城的主力部队就会减弱。
汉二年四月刘邦开始发动攻打彭城的军事行动。
其次,五十六万大军的构成。
汉二年四月,汉王“劫”五诸侯兵去讨伐楚国,看一下这五个诸侯的成分:张耳跟刘邦是故人,他被刎颈之交的好友陈余打败,最后投靠了刘邦,张耳是五诸侯中最可靠的一支力量,韩王信是刘邦亲自扶持的也比较可靠,剩下的殷王卬是被俘虏的,河南王申是迫于形势投降的,魏王豹就是一个二五仔。
同时刘邦还需要把董翳和司马欣带上,防止与章邯勾结祸乱大后方。
这样的军事力量既没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缺乏统一的调度,失败是必然的。
第三、此时的项羽还没有到达兵疲粮少的临界点。
到了垓下之战时,项羽兵疲粮少,大将死的死,叛的叛,胜负的形式已经明显。
而且刘邦大后方稳定,他又通过张良的建议大封韩信、彭越,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刘邦集中了所有的力量,又把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终于取得了垓下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