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古装剧的风靡,越来越多观众得以窥见清王朝宫廷生活的细节,其中包括了太监夜晚为嫔妃守夜的场景。在热播剧《甄嬛传》中,有一幕描写雍正皇帝在半夜醒来,询问时间,苏培盛太监连忙跑来,细声询问皇帝的需求。这种深夜的守夜工作,对于清朝的太监来说,是一项既辛苦又重要的职责。那么,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如何保持清醒,不让自己犯迷糊呢?末代太监孙耀庭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竟然是一颗小小的苍耳。
苍耳这种植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浑身长满了尖锐的刺,极易粘附在衣物上,想要甩掉十分困难,甚至拿在手里都会扎得生疼。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讨厌的东西,竟然成了清宫太监夜班守夜时的秘密武器,甚至能保命。究竟苍耳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为一名太监,孙耀庭自然经常被安排在深夜值守,尤其是午夜三更时分,困意难免袭来。如果在半梦半醒间不小心撞到贵人,那可是死罪。更何况,守夜时太监不能随意打呵欠或揉眼睛,这些行为被认为冲撞神明,是极大的忌讳。但生理上的困倦和疲劳让他们难以完全控制,只能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错。
渐渐地,孙耀庭发现每当值夜时,其他太监总是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他不禁好奇,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诀?可是宫中人人谨言慎行,面对孙耀庭的追问,没人肯透露分毫。直到他费尽心思软磨硬泡,才从一位资深老太监口中得知了这个秘密。
清朝建立后,太监们脚穿的都是质量优良的角靴,这种鞋既耐穿又轻便灵巧,便于为皇帝和妃嫔提供服务。为了防止夜晚守夜时犯困,太监们会将一颗苍耳放进鞋内。苍耳的刺会时刻刺痛脚跟,使人无法打瞌睡。被刺的感觉犹如尖锐的针刺股肉,这种痛感让他们在漫漫长夜中保持高度清醒。
正是凭借这颗不起眼的苍耳,孙耀庭才得以一步步晋升,成为宫中有权有势的太监。封建等级森严,太监则是皇权体制下的产物。中国历史上,太监多次干预朝政,甚至仗势欺人,因此历代皇帝对他们又爱又恨。明朝时期,太监权力极盛,最终导致政治动荡,明朝的灭亡与太监的猖狂息息相关。
到了清朝,太监的权力被极大压缩,他们在各宫中小心谨慎地服侍皇帝与妃嫔。顺治皇帝曾言,太监不过是主子手中的清洁工,不应赋予他们过多权力。康熙皇帝更是多次强调太监绝不可掌权,一旦发现必严惩不贷。这种对太监的提防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几代皇帝更是严厉对待犯错的太监,酷刑常用,使他们生不如死。
然而,尽管生活艰难,很多人依旧争相做太监。孙耀庭出生于天津静海县一个贫苦农村家庭,静海县以出太监闻名。他家境拮据,父亲孙怀宝种地为生,母亲做帮佣,勉强养活一家八口。孙耀庭得以免费接受私塾教育,但家里并无让他进宫当太监的打算。
生活的变故很快降临,村里的恶霸盯上了他们的土地,伪造证据抢占农田,甚至收买官府,使得孙家失去赖以生存的田地。父亲被陷害入狱,哥哥求助无门也被捕,家人被迫流离失所。无奈之下,孙耀庭看到村中许多人纷纷去当太监以求生存,便萌生了同样的念头。
然而净身成为太监并非易事,家里贫穷无法请得起专业人士,只能由父亲亲自帮他“净身”,风险极大。静海县虽是太监盛产地,但因缺乏医疗设备,许多人因净身不当感染而死。孙耀庭冒着生命危险,赌上性命完成了这一步。
他之所以有此决心,还受到同乡“大太监小德张”的激励。小德张是慈禧太后身边权势显赫的太监,入宫后由无名小卒升至太监统领,身价倍增。1970年,他回乡探亲时大方宴请乡亲,并请戏班连唱三天,盛况空前,令人羡慕。正因如此,许多贫苦家庭将进宫当太监视作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孙耀庭净身成功,生命无虞。但辛亥革命爆发,清帝溥仪退位,太监制度遭受沉重打击。皇帝没了,太监何用?这消息让孙家人痛哭失望,孙耀庭更是痛苦万分,未来茫然无助。净身留下的病根让他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生活陷入困境。
袁世凯虽短暂复辟,封建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溥仪依旧住在紫禁城,招收太监和宫女。家人借此机会托人送他进宫,却发现进入皇宫非易事,须有门路相助。孙耀庭先被介绍到皇叔载涛府做事,负责内院打扫,学会了许多宫中规矩,为将来进入皇宫服侍皇帝打下基础。
载涛虽为皇亲,清王朝优待条例废除后也难以自保,孙耀庭在府中挣得微薄收入,更加渴望进入皇宫成为真正的太监。掌握规矩日渐熟练后,他通过介绍终于进入紫禁城。但最初照顾的不是皇上,而是身患瘫痪的老太监任德祥,负责端屎倒尿等琐事,身份低微。
太监等级森严,从督领侍到大总管、二总管,再到太监首领和御前太监,层层分明。一次陪任德祥看戏时,孙耀庭被皇太妃看中,调入永和宫戏班工作。戏班工作辛苦,每天早起练功,但孙耀庭始终牢记一句话:“想在人前风光,必须在暗地里吃苦。”
一次端康皇太妃召见,赐他新名字“王成祥”,赏银一百块,对孙耀庭来说如同登天一般。但好景不长,他不慎摔坏戏班总管张老爷的饭盒,因“饭碗”寓意工作不顺,触犯禁忌,被张老爷责罚惨烈,半月无法行走。这次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宫中忌讳,日后更加谨慎。
几年后,宫中一场大火让孙耀庭幸运得以进入皇后婉容身边当贴身太监。虽职位闲散,权力有限,但他每日陪伴这位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陪她玩丢手绢、捉瞎等游戏。婉容虽童心未泯,却极为讲究规矩,孙耀庭需细心伺候,如跪侍洗手,端盆接烟灰,搀扶下台阶。
婉容对他态度客气,但严厉时也会发火,令宫中人心惶惶。相比之下,皇帝溥仪更令人畏惧。孙耀庭虽为闲职,但通过近距离接触,窥见许多宫廷秘密。有次几个太监闲聊,谈及皇帝与皇后的关系,他谨慎回避。溥仪闻言怒气冲冲,破门而入,惩戒孙耀庭,并当众扬言要亲手杀他,拿出手枪顶头威胁。幸得孙耀庭连连求饶,溥仪才收手,但此事令他心惊胆战,深知宫廷险恶。
除了鞋中放苍耳保持清醒,贴身照料嫔妃的太监还需随身携带香囊。夏季汗臭味难以避免,他们用香料熏染衣物和鞋子,避免因异味得罪贵人。割去生殖器后,汗腺依旧活跃,若气味冲撞到尊贵者,轻则被逐,重则牵连家族。
作为封建皇权的产物,太监不过是统治者手中的“工具”,无论光鲜还是落魄,命运多艰。即便数百年过去,那鞋底那颗苍耳依旧象征着他们卑微的身份。正如孙耀庭所言:“当上太监后,金钱再多又有何用?身体的残缺一辈子无法弥补。”
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紫禁城,孙耀庭随之离开,结束太监生涯。民国六年进宫,十三年才离开,因净身特殊无法干农活。宫里积蓄多用于兄弟婚礼,生活靠亲友资助。在家乡成了新闻人物,人们带着复杂目光议论他,老人偶尔同情,向他打听宫廷秘闻,但他渐感厌倦,再次返回北京。
他与四十多名同命太监挤住兴隆寺的小屋,一些有钱太监靠租房过日。侵略者攻占北京后,房屋破损,生活艰难,每天捡煤渣为生。若非新中国成立,军队赶走侵略者,他们不知将何去何从。
解放后,国家领导人了解他们困境,每月发放16元生活费,孙耀庭重新找回尊严。因读过私塾、会算账,政府让他管理寺庙,月薪35元。每日与僧侣下棋、聊天、养花种草,生活宁静幸福,还过继一子。
他从未想到,新中国给予他衣食无忧的生活。封建制度没能帮他实现抱负,反而带来惊心动魄的苦难。孙耀庭从一位受压迫歧视的老太监,变成受到关怀尊重的晚年老人,他的一生正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