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浑,字金才,容貌俊美,胡须浓密,仪态出众。杨坚准备取代北周政权时,北周的大将尉迟迥发动了反叛。杨坚担心李浑的父亲李穆会联合尉迟迥造反,于是派李浑前去劝说李穆。李穆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派李浑带着一只熨斗送给杨坚,并对他说:“我愿意手持这熨斗的木柄,帮助您平定天下。”杨坚听后非常高兴,深感李穆的诚意。
李浑将熨斗呈给杨坚时,语气坚定地说:“愿以威权如熨斗之木柄,熨安天下,保您平定四方。”杨坚听后十分欢喜,认为李穆的支持极为重要。熨斗这一名称的寓意,既象征着北斗星的位置,又与古代烹饪器具中的“熨斗”形状相似。熨斗没有脚,像是平底锅,使用时放入烧红的木炭,底部烫手才能使用,因此也叫“火斗”。有时熨斗也被称作“北斗”或“金斗”,“金斗”特别指用金箔装饰的熨斗,非一般民间之物。
熨斗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必备工具,汉魏时期的熨斗大多由青铜铸成,外形圆腹、宽口,有长柄,功能与今天的熨斗类似。有些熨斗上刻有铭文,写着“熨斗直衣”。晋代的《杜预集》提到:“药杵、澡盘、熨斗……皆民间急需之物。”而《晋书·韩康伯传》中也提到过熨斗的使用:“母方织大绔,令康伯捉熨斗,康伯答曰:熨斗中的炭还热,手柄尚烫。”
最初,熨斗并不是用来熨衣服的,而是用来刑罚人的工具。史书《帝王世纪》记载,纣王欲用重刑治国,便制作了巨大的熨斗,使用火烧烫,令犯人举手即烂,以此与妲己为乐。由此可见,这两个恶劣的角色似乎总能想到极端残酷的办法。
至于李浑为何要送杨坚熨斗,则是因为他将自己比作熨斗的木柄,认为杨坚就是熨斗的主身。木柄代表北斗七星中的辅星,主身则是主星。李浑通过这一象征,表示愿意效忠杨坚,辅佐他成就大业。因此,杨坚听后大为欣慰,认为李浑心意真诚,心中对他更加重视。
时光飞逝,进入隋炀帝杨广时期,杨广开始征伐辽东。在此期间,一位方士名叫安伽陀,声称自己精通天文地理,并预测到李氏家族将有一位人成为天子。他建议杨广尽早铲除国内所有姓李的人,以防未来祸乱。与此同时,李淳风也算出,武则天很可能会篡位,李世民为了确保自己的江山,决定将所有与“武”字相关的女人一并除掉,甚至包括了名字中含有“武”字的李君羡。真是一场极端的政治风暴,李浑也因此成为了被盯上的人物。
李浑的敌人宇文述向隋炀帝杨广报告,称他与李浑非常熟悉,认为李浑行为异常,常常与李敏一伙聚会,私下议论国家大事,甚至整夜不眠。宇文述提醒杨广必须警惕李浑的动向。杨广听后决定进行调查,派宇文述去搜查李浑的秘密。宇文述将李浑抓捕并展开审问,但李浑始终拒不承认,始终坚持沉默。
为了逼迫李浑认罪,宇文述甚至找来了李浑的妻子宇文氏,向她施压。宇文述对她说:“您是皇帝的外甥女,不愁找不到好人家,李浑和李敏这种人物若按妖谶论,早该除掉。你若不与他们划清界限,恐怕自己也难逃一劫。”面对压力,李浑的妻子最终写了一封揭发信,向杨广告发李浑的罪行。杨广看后大为震惊,深感自己国家几乎岌岌可危,幸得亲家公的帮助得以保全。
最后,李浑被杀害,成为了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虽然李浑的妻子最终的告发信看似改变了命运,但若不是他姓李,或许他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讽刺的是,虽然当时的预言者们都未能完全猜中李浑的命运,但“李”字谶言竟然最终应验在了李渊身上,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