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的首要罪人,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鳌拜或是吴三桂。
但实际上,根据史书的记载,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有这样一位曾被称为“忠臣”长达35年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朝第一罪人。
那么,这位人物到底是谁?他又做了什么,竟然被冠以“罪人”的称号?
1661年,年仅八岁的玄烨顺利继承皇位,成为康熙皇帝。彼时,清朝的局势相对稳定,尚无大规模战乱。
但在紫禁城内部,却暗流涌动,各方权力势力虎视眈眈,都盯着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康熙年幼,根本无法独自掌握朝政大权。
事实上,顺治皇帝早已预见这一情况,特意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他期望,有了这四位辅政大臣的支持,玄烨定能稳坐皇位。
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因年老多病渐显无力,遏必隆则态度摇摆不定。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在这些人中,真正能够掌控朝局的是鳌拜。凭借丰富的军功和坚强的手腕,鳌拜逐渐成为清廷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
因此,虽然名义上四人共同辅政,实质上却是鳌拜一人说了算。
不久,索额图作为侍卫进入皇宫,与康熙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每天一起读书练武,感情密切,俨然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彼此扶持,共同克服诸多困难。
康熙教索额图古籍中生僻字的读音,索额图则传授康熙骑射的实战技巧。
有一次,康熙射箭时不慎从马上摔下,索额图顾不上自身安危,迅速冲上前去,用身体护住皇帝,自己却摔得鼻青脸肿。
这一事件让他们的关系升华,超越了普通君臣,更似生死相依的兄弟。
1667年,康熙亲政,然而鳌拜并不愿交权,公然在朝堂上训斥其他大臣,显示出极强的权势。
宫中各关键部门几乎都是鳌拜的亲信掌控。
年仅16岁的康熙渴望摆脱鳌拜的控制,决定主动出击。
他深知,若要制服鳌拜,必须培养一批忠心耿耿的亲信。
康熙立刻想到索额图,毫不犹豫将重任交予他。索额图辞去吏部侍郎官职,重新披挂上阵,成为康熙最可信赖的贴身助手。
两人策划了一个巧妙的计谋:以“布库戏”为名,选拔十几名体格健壮的少年入宫。
表面是陪皇帝游戏,实则暗中学习擒拿技艺。
索额图亲自担任教练,每天天未亮便带领少年们在御花园苦练。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训练时还故意放声大笑,伪装成普通玩耍。
某日,鳌拜如常大摇大摆进入南书房,根本未察觉危险逼近。
他见少年们正摔跤练习,毫无警觉,放松了防备。
就在他松懈的瞬间,少年们蜂拥而上。
索额图率先冲上前,用绳索捆住鳌拜双腿,其他少年迅速扑倒这位权臣。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迅速完成。
康熙以不流血的方式成功擒获鳌拜,这场智谋较量令康熙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
索额图也因此成为第一功臣,从侍卫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开启了长达35年的权臣生涯。
康熙亲政后,索额图仕途顺畅,担任保和殿大学士等要职。
不过,他真正声名鹊起的是1689年的尼布楚谈判。
当时沙俄趁康熙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屡次侵犯北方边境,占据雅克萨等地。
三藩平定后,康熙决心立即解决沙俄问题。
派兵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溃退,随后准备通过谈判划定边界。
索额图临危受命,担任谈判使团首席代表。
临行前,康熙亲自召见他,嘱咐道:“朕要一劳永逸,尽快划定边界,但祖宗土地一寸也不能丢。”
谈判桌上,沙俄代表戈洛文野心勃勃,要求以黑龙江为界,划归沙俄整个流域。
索额图愤怒拍桌,断然反驳:“黑龙江自古是大清领土,你们想一口吃成胖子,没门!”
离席后,他灵活调整策略,秘密派人联系沙俄翻译,讲明利害关系,坚持以尼布楚为界。
经过十余天艰难谈判,索额图提出了最终方案。
划界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分界线,他态度坚定:“这是最后底线,望慎重考量。”
最终,沙俄无奈签署《尼布楚条约》,清朝不仅收回失地,还为北方边境赢得数十年和平。
康熙对索额图大加赞赏,称其“不辱使命”。
事实上,索额图的亲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原配皇后,两家关系深厚。
1674年,赫舍里氏生下皇次子胤礽时难产去世。
康熙极为悲痛,追封她为孝诚仁皇后,并立胤礽为太子。
对皇后的深情也让康熙格外宠爱胤礽。
康熙任命索额图为太子太傅,辅佐太子成长。
索额图视太子为赫舍里家族的希望,全心全意为他出谋划策。
他努力推荐贤才辅佐太子,但却未能及时制止胤礽奢靡生活。
随着太子长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胤礽凭借太子身份愈发肆无忌惮。
他沉迷享乐,热衷于收藏古玩字画,命令地方官搜罗珍宝。
甚至专门修建了一座园子,用于陈列这些“宝贝”。
康熙震怒,但索额图却为太子辩护:“太子毕竟是储君,有些兴趣爱好是能理解的。”
在康熙眼里,太子沉迷享乐,根本无心政事,前途堪忧。
更糟的是,有一次索额图在太子面前抱怨道:“皇上在位时间太长,您迟迟登基难成大事。”
这话传到康熙耳中,彻底激怒了他。
不久,索额图被逮捕关押于宗人府,几天无人送饭,饥饿使他力不从心。
回想自己一生经历,他忍不住流下懊悔的泪水。
他感叹道:自己是康熙最信任的臣子,如今却落得如此凄惨结局,心中百感交集。
几日后,索额图因病去世。康熙怒火未消,下令没收其家产。
五年之后,谈及太子问题时,康熙仍怒气冲天。
他坚信,太子身边宠臣索额图才是“大清第一罪人”。
康熙对索额图的痛恨,表面看是因为其与太子过于亲密,实则源于对皇权旁落的深切忧虑。
他认为,索额图借助太子太傅身份肆意妄为,严重威胁了皇权稳定。
他杀死索额图,不仅为惩戒,更是给其他大臣敲响警钟。
索额图死后,清朝九子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形势失控。
康熙晚年因此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无奈。
或许他万万没想到,为了维护皇权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竟导致儿子们手足相残,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