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心目中,提到最伟大的中国君王,成吉思汗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他被欧美国家的人誉为无与伦比的军事战略高手,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而阿拉伯人则把他视为穆罕默德的首位敌人以及一面镜子。俄罗斯的葛那吉夫将军曾感叹道:“纵观历史,很少有人像成吉思汗那样,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和显赫的功绩,他的成就千古无人能及。”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蒙古人则尊称他为与苍天同在的神圣君主。
成吉思汗因其辉煌的军事成就而备受赞颂,同时也因其凶残无情和血腥的战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批评。他的历史形象复杂而矛盾,既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也是一位残暴的战争狂人。
在成吉思汗统治的时期,蒙古族人民自幼便在马背上生活,个个都散发出草原上的野性与刚毅,他们骑马作战的本领无人能敌。在统一了各部落之后,鉴于草原上的资源匮乏,成吉思汗开始带领蒙古族人对外发起了扩张战争。他的军队势不可挡,每当占领一座城市,屠城的画面令人瞩目。这种屠杀不仅是为了震慑其他城镇,确保对手不敢迎战,往往以恐惧而不战而败;更在于清除潜在的复仇者,以维持统治的稳定。
尽管成吉思汗的手段极为残忍,但他心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对于某类人群是绝对不下手的。第一类是女性。蒙古人对生育极为重视,因此在屠城时不杀女性,目的是将她们视为繁衍的工具。此外,女战俘常常作为奖品,激励士兵们更加奋勇作战;成吉思汗也认为女性没有战斗力,自然不会对他造成威胁。
第二类是尚在幼年期的儿童,标准是“没有车轮高”。蒙古民族以游牧为生,常年面临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难度极大,因此蒙古人深知保障族群人口的必要性。在屠城时,成吉思汗会下令保护那些尚未记事的孩子,命令士兵好好照料他们,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未来为蒙古帝国效力的战士。
最后一类是工匠。尽管蒙古人在战争中无敌于天下,但在工具制作方面却不如其他民族。因此,工匠在他们的眼里异常珍贵,成吉思汗深知留下工匠的重要性,以便能为军队生产武器、工具和衣物,他们更是战争后勤支持的关键。
凭借这三项策略,成吉思汗使其军队战无不胜,令敌人为之胆寒,并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