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中,孙膑与庞涓首次对决。庞涓曾经成功施展“围赵救卫”战术,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否则也难以成为魏国的重要将领。那么,为什么庞涓会在这次交锋中落入孙膑的计谋?而且,失败一次还不够,庞涓为何未能吸取教训,反而在随后的马陵之战中再次轻率冒进,重蹈覆辙?
在马陵之战时,孙膑施展了“减灶诱敌”的策略:第一天,齐军设立十万个灶台做饭,第二天减少到五万个,第三天再减至三万个。庞涓看到后,误以为齐军士气低落,兵力大幅减少,便只带领轻骑兵,忽视了天色已晚,贸然深入敌境。结果,庞涓率军进入了孙膑早已布置好的狭窄伏击圈。庞涓战死后,齐军乘势反攻,歼灭了魏军主力十万人,俘获了魏国太子申。与桂陵之战相比,马陵之战的过程显得更加难以理解,几乎像是传奇小说中的桥段。
孙膑在“减灶诱敌”的策略中,灶台数目骤减非常明显,第二天就减半,第三天再减少两万个。庞涓看到这种情况后,却丢弃步兵,只带骑兵轻率追击。作为一位历经无数战场的老将,庞涓难道对如此明显的异常现象没有任何怀疑吗?
庞涓带领的是轻骑兵,这支部队数量必然有限。在天黑后,庞涓竟未派出侦察兵去侦查周边环境,冒然闯入险峻地形中的伏击圈,完全未察觉孙膑布置的数万弩手。这种鲁莽的指挥,真的配得上“名将”二字吗?
庞涓率领的轻骑兵被击败后,魏军主力其实并未遭受重创,那么齐军为何能够乘胜追击,一举歼灭十万魏军主力?这背后的细节让人疑惑。
上述种种疑问源自《史记》的记载,而这些看似违背常理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司马迁在整理史料时误解了孙膑和庞涓的相关事迹。根据最新的史料研究,尤其是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简显示,马陵之战确有其事,但战争细节以及双方将领的参与情况与传统记载存在较大出入,孙膑和庞涓可能都未直接参与过马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魏国盟友卫国,魏国派兵援助卫国,庞涓采用“围赵救卫”战术,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另一路由田忌和孙膑率军前往支援赵国。
田忌和孙膑抵达齐魏边境后,田忌希望直接救赵,但孙膑建议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史记》记载:“田忌从之,魏果弃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大败魏军。”这便是“围魏救赵”战术的由来,但实际上这并非孙膑首创,庞涓早前也用过类似战术。
不过,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则提供了不同的细节,详细描述了桂陵之战的过程。孙膑建议田忌兵分两路,一路佯攻魏国平陵(今山东定陶县),一路直攻魏都大梁。攻打平陵的齐军战败,“二大夫”被杀,但这反而让魏军骄傲自满,轻视攻大梁的齐军。庞涓遂弃重装,急速前往大梁,孙膑趁机不舍昼夜追击,最终在桂陵俘虏了庞涓。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说齐军大败魏军,未交代庞涓的去向,但《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明确写到孙膑俘虏了庞涓。由于这部兵法是孙膑弟子现场记录,真实性极高,因此司马迁对这段历史理解可能不够准确。
既然庞涓被齐军俘虏,孙膑与庞涓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孙膑会不会趁机杀了庞涓以报私仇?以孙膑的功劳,齐王和田忌是否会支持他这样做?司马迁认为都没有发生,反而十年后庞涓与孙膑再战马陵,庞涓未吸取之前教训,轻兵冒进被孙膑再次设计击败。
齐国是否可能释放庞涓?这可能性很大。毕竟当时魏国强大,而齐国较弱,为了避免激化两国矛盾,齐国或许选择放庞涓回魏。然而,根据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的记载,孙膑与庞涓实际上都未参与马陵之战。
银雀山汉简包含《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篇,其中《擒庞涓》类似战例介绍。相比《史记》对马陵之战的传奇描述,银雀山汉简中并无马陵之战的具体记载,更没有《马陵之战·杀庞涓》这类篇章,显得颇为奇怪。
《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记载:“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涓)……而禽太子申也。”此段总结了孙膑的计谋,提及桂陵俘虏庞涓,马陵俘获太子申,却未提及详细过程,暗示孙膑未直接参加马陵之战。如果庞涓在马陵被杀,怎会在此处只字未提?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孙膑与庞涓曾参与马陵之战的可能,只是孙膑弟子未将过程记载,或相关篇章失传。然而,现有史料更倾向于他们未直接参与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商议后决定出兵救韩,《史记》载:“田忌、田婴、田朌为将,孙子(孙膑)为师”,这让人自然联想到田忌和孙膑联合在马陵之战击败庞涓。
但《战国策》关于马陵之战记载:“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未提孙膑、庞涓,更无《史记》中复杂计谋,只称齐国斩杀太子申,而非俘虏。
更重要的是《竹书纪年》记载,“二十六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指出:魏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于桂陵,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盼败梁于马陵,说明马陵之战爆发于魏惠王二十六年,齐国主将是田盼,战争持续一年多,而非《史记》中所说的迅速决胜。
综上所述,马陵之战远非司马迁笔下的传奇一役,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消耗战,双方鏖战一年多才分出胜负。齐军围困魏军,最终由田盼击败魏国太子申,获得胜利。
至于庞涓,桂陵之战后,孙膑极有可能已将其除掉,毕竟二人膑骨黥面,恩怨深重,不报此仇不合情理。无论孙膑当时是否杀庞涓,现有迹象表明两人都未直接参与马陵之战。
由于司马迁推崇孙膑,加之史料不全,他接受了一些流传的传闻,最终编织出孙膑智谋斩杀庞涓的传奇故事。但传闻终究是传闻,非真实的战争过程,因此《史记》中关于马陵之战的记载才显得诸多不合常理。
参考资料包括《史记》、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和《战国策》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