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里藏得最深的狠角色,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是他 —— 鲁肃。
你可能会愣一下,鲁肃?不就是那个老好人吗?整天劝孙权联刘抗曹,看着好像没什么锋芒。可你仔细琢磨琢磨,这人的眼光,简直能穿透几十年的迷雾。
记得赤壁之战前,曹操带着大军压境,孙权手下那帮谋士吵成一锅粥。张昭他们天天念叨着投降,说什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咱们跟他硬拼就是以卵击石。孙权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坐在那儿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这时候鲁肃没跟着瞎嚷嚷,他悄悄拉着孙权到后堂,就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那些文官投降了,照样能当大官,可您投降了,能有好果子吃吗?” 就这一句话,点醒了孙权。后来他又力主联刘,硬是把看似必败的局给盘活了。
你说刘备后悔啥?当年荆州那事儿,鲁肃早就看明白了。他一直劝孙权,别跟刘备闹僵,咱们的真正对手是曹操。可后来孙权没忍住,派吕蒙夺了荆州,杀了关羽。这一下,孙刘联盟彻底崩了。刘备气疯了,带着大军伐吴,结果在夷陵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自己也没多久就病死在白帝城了。你说这时候,他会不会想起鲁肃当年苦口婆心的劝告?要是听了,哪至于落得这么个下场。
曹操那边呢?其实也跟鲁肃打过交道。当年曹操想一统天下,最忌惮的就是孙刘联手。鲁肃一力促成的孙刘联盟,成了曹操南下最大的绊脚石。后来曹操听说鲁肃的谋划,估计心里也直犯嘀咕:怎么就没早点注意到这个厉害角色呢?要是当初能想办法离间他们,或者早点把鲁肃挖过来,说不定历史就不是这么写的了。
而且你发现没?鲁肃可不是只懂耍嘴皮子的谋士。他当年给孙权献上的 “榻上策”,比诸葛亮的 “隆中对” 还早了好几年。里面说的,要先占江东,再取荆州,最后称帝一统天下,简直就是东吴版的建国大纲。后来孙权能称帝,靠的基本上就是这套路子。
更厉害的是,他还间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你想啊,要是没有鲁肃坚持联刘抗曹,赤壁之战曹操赢了,那天下早就姓曹了,哪还有后来的三国鼎立?正是因为他这一步步的谋划,才让天下分成了魏蜀吴三块,形成了咱们现在熟知的三国时代。
说起来,鲁肃这人,性格是真不错。不像诸葛亮那么神机妙算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周瑜那么锋芒毕露。他就像个邻家大哥,说话慢慢悠悠,可每句话都在点子上。据说他当年还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资助周瑜,可见这人不仅有脑子,还有气度。
可惜啊,现在很多人说起三国谋士,总先想到诸葛亮、郭嘉,很少有人第一时间想起鲁肃。但你看看历史的走向,他的影响力,真不比那些名气大的差。刘备曹操这俩老狐狸,一生算计无数,最后却都在鲁肃这儿栽了跟头,你说这人厉害不厉害?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的,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说不定下次还能给你扒出更多历史上被低估的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