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中,有一位颇为特别的人物。他是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位高权重,资历深厚,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常常被人诟病,因此一直备受争议。这个人是谁呢?
说到这里,不妨直接揭晓,他就是被戏称为“长腿将军”和“猪将军”的刘峙。
刘峙的名字在外界的评价中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人说他毫无指挥能力,尤其在“围剿”红军时,他虽然给红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也并未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有人则认为他确实有些能耐,但仅凭“长腿将军”和“猪将军”这两个外号,也足以证明他的无能。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任命刘峙为第一战区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可以说蒋介石对他是极为信任,委以重任。但刘峙的表现,却并不如预期。在抗日战场上,他的指挥一触即溃。当时他并未尝试挽回局面,反而带着部队一路撤退,退得几乎没有任何节制。不仅如此,刘峙在撤退过程中,常常变换说辞,一会儿说已到河北,一会儿又说已到河南,结果部队的撤退居然跨越了千里之遥。
蒋介石对此大为恼火,立即下令让刘峙停下,但刘峙却不听命令。随着他这一路的逃窜,他被戏称为“长腿将军”,意思是他腿长跑得快,胆子小,见到敌人就立刻逃跑。虽然外界对刘峙的批评不断,但他自己似乎并不在乎,任由别人怎么说去。
接着进入了淮海战役,蒋介石十分重视这场战斗。原本他打算让白崇禧担任总指挥,可是白崇禧识破了蒋介石的意图,认为蒋是想让自己的桂系做炮灰,因此拒绝了。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将指挥权交给杜聿明,而杜聿明的布置虽然尚可,给蒋介石带来了一些安慰。然而,蒋介石在杜聿明布置完毕后,又将指挥权交给了刘峙,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甚至包括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们。
刘峙与白崇禧、杜聿明相比,军事才能实在差得太远,蒋介石为何要把如此重大的战役交给他指挥?这令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笑言,徐州是国民党的门户,应该找一只猛虎来守卫,结果蒋介石却派来了一头“猪”。从此,刘峙得到了“猪将军”的外号。
显然,蒋介石对刘峙的信任非常深厚,甚至超越了很多人的理解。更有意思的是,这种信任并不仅仅局限于外人,就连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也对此表示不解。宋美龄曾直言,刘峙并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根本不适合担任这样的重要职位。然而,蒋介石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理由也很简单,他说:“刘峙虽然打仗不行,但他是最听话的将领。”
由此可见,蒋介石所看重的并非刘峙的军事才能,而是他对自己坚定不移的忠诚。刘峙曾经亲口表示:“校长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哪怕完全不懂。”这种盲目的忠诚,正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品质。为了确保下属对自己的忠诚,蒋介石似乎愿意放弃其他一切,包括军事能力。刘峙无疑是这一点的最好证明——虽然他在军事指挥上并不出色,但蒋介石依然对他格外重用。
当然,蒋介石对刘峙的重用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毕竟战场的变化莫测,一个不慎就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然而,蒋介石愿意为忠诚付出这种代价,而刘峙也因此成了他忠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