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家楼四十六友”中的前八位,都是瓦岗军中的五虎将,他们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有大量记载,历史地位十分显赫。
贾家楼四十六友的首领是魏征,字玄成,后来成为一代名相;二哥秦琼被封为上柱国、翼国公(后改封胡国公)、左武卫大将军;三哥徐茂功(徐世勣,字懋功,后改名李世勣)历任兵部尚书、司空、太子太师;四哥程咬金则被追赠为骠骑大将军……这些赫赫有名的瓦岗英雄和唐代将相,故事家喻户晓。
不过,还有几位“隋唐英雄”虽然也曾有瓦岗军经历,却常常被忽视。尤其是那些擒杀过多位唐军名将的瓦岗裨将,似乎只有秦琼才有能力击败他们,这一段往往鲜为人提。
徐世勣、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都是赫赫有名的瓦岗老将。如果不是徐世勣在洛阳之战中阻止了单雄信一枪刺死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李渊能否稳坐皇位、唐太宗是叫建成还是元吉,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单雄信和徐世勣是瓦岗军首任领袖翟让的老友,两人可以说是瓦岗军的“联合创始人”。但后来翟让被李密杀死,李密又得到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罗士信的支持,结果把单雄信和徐世勣逐出核心圈。内部纷争中受挫的徐世勣被派去看守黎阳仓,单雄信则负责管理外马军,核心的八千内马军则由秦琼、程咬金等四人统领,成为瓦岗军最精锐力量。李密还自夸:“这八千人可顶百万军。”
秦琼等人不仅勇猛,还都是职业军人出身。秦琼是隋朝正六品建节尉,程咬金担任东阿县保安司令,裴行俨出身将门,被称为“万人敌”,罗士信则是齐郡通守张须陀麾下的头号悍将。
李密世袭蒲山公爵,加入瓦岗军前曾担任隋炀帝杨广的贴身侍卫(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他自视甚高,不怎么看得起草莽出身的单雄信,对其他无世家背景的将领同样冷眼旁观。正因如此,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瓦岗旧将”并未受到李密重视,只被安排为一个裨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里的“臭皮匠”其实是“裨将”音讹。瓦岗军中这位“臭皮匠”便是刘黑闼。他是贝州漳南人,性格放荡不羁,嗜酒好赌,不打理家业,令父兄头疼。他与窦建德少年时相交甚密,家境贫寒无以为生,窦建德常资助他。隋末时,刘黑闼流浪为匪,后来投奔李密任裨将。
刘黑闼或许因欠窦建德太多钱,走投无路时不好意思直接投奔他。短暂当了瓦岗军裨将后,便被王世充抓获。前期刘黑闼的境遇坎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密失败,王世充俘虏他,因其武艺出众,补为马军总管,镇守新乡。后来李世勣陷入窦建德手中,建德派兵攻打新乡,俘虏刘黑闼献给他,建德重用他,封汉东郡公。”
李世勣归顺李渊后,曾与魏征一道被窦建德俘获。投降后,他成为窦建德的大将(继续守黎阳)兼秘书,结果发生了一段趣事——瓦岗旧将徐世勣竟生擒瓦岗旧将刘黑闼,并将他献给窦建德。其实刘黑闼本就是窦建德手下,俘虏后也算是“回归大哥”。
刘黑闼与窦建德重逢,简直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黑闼与盗贼结伴,素以勇猛多诈闻名。建德常用他为斥候,潜入敌中侦察虚实,乘隙出奇兵,屡次出其不意,屡建奇功,军中称他为神勇。”
《旧唐书》记载刘黑闼是被徐世勣俘获后归降,《新唐书》则说他主动投奔。无论如何,这位窦建德麾下的“神勇将军”,后来真成了唐朝名将的克星。
窦建德兵败被杀后,刘黑闼隐居山林。如果李渊和李世民没有穷追猛打,或许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秦琼的好友兼战友罗士信也不会死得那么早。
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对刘黑闼的战绩有较详尽的记载:“淮安王神通、将军秦武通、王行敏前后讨伐刘黑闼,皆被击败。神通大败,士马军资损失三分之二。李艺居于西偏,黑闼攻之,李艺亦败,薛万均、万彻皆被俘,遭受屈辱。黎州总管李世勣无法抵挡,弃城逃保洺州。黑闼追击破之,步卒五千阵亡,世勣与武通仅以性命逃生。”
徐世勣和秦武通被打成孤军奋战,薛万钧、薛万彻被割发示众,屯卫将军王行敏、瀛州刺史马匡武、贝州刺史许善护、定州总管李玄通,都被刘黑闼斩于马下。李世民也被刘黑闼逼得焦头烂额。秦琼的好友、陕州道行军总管、绛州总管、郯国公罗士信,因李世民指挥失误,在洺水城被刘黑闼擒斩。
罗士信被俘斩首之因,正是李世民在指挥上的错误。罗士信仅带二百人冲入被刘黑闼围困的洺水城,李世民以天降大雪为由不派援军。刘黑闼趁雪夜猛攻,罗士信坚守八天后城破:“世民登城西南高冢,挥旗招呼王君廓(小说中的大刀王君可,洺水城守将),君廓率众拼死突围。士信率二百人接替防守。黑闼昼夜进攻,因大雪援军未能及时抵达,八日后城陷。黑闼因敬重其勇,欲留其性命,士信却言辞坚决,不屈,遂被杀。”
李世民麾下的玄甲军以勇猛著称,面对枪林箭雨无所畏惧。相同的暴雪天气,刘黑闼能冒雪攻城,而李世民却躲帐中无动于衷。若秦琼在场,定会怒火中烧,主动请缨冲锋。在唐军中,秦琼的最亲密战友便是罗士信和程咬金。
罗士信、秦琼和程咬金皆为历城同乡,秦罗二人曾在张须陀麾下并肩作战多年,情谊深厚。
洺水之战,李世民麾下聚集众多名将。徐世勣被刘黑闼击败后,也跑到李世民帐下。他因被刘黑闼击溃而心有余悸,不敢再战。秦琼为何未主动请缨,令人费解。
刘黑闼屡次大败唐将,但绝非秦琼对手。秦王李世民对此心知肚明。《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纪六》明确记载:“武德五年正月,洺水人李去惑降城,秦王世民遣彭公与王君廓率一千五百骑兵入城共守。二月,刘黑闼率兵再攻洺水,癸亥至列人,秦王世民派秦叔宝迎击并击破。”
隋末唐初,几乎无人能胜秦琼,刘黑闼也是他的败将。秦琼击败刘黑闼时间是武德五年二月癸亥,而刘黑闼擒斩罗士信是在武德五年三月丁丑,二者时间相距不过数日。
秦琼出战本意是将剩余勇力追击穷寇,刘黑闼心理阴影尚未消除。只要李世民一声令下,秦琼率玄甲军勇猛冲锋,罗士信守城出战,两面夹攻,不仅能解洺水围困,刘黑闼未必能逃脱。
但事实怪异:直到罗士信被俘牺牲,秦琼始终未出现。是秦琼当时在列人休整未参战?还是李世民另有安排,坚决不让秦琼去救援?若李密和李世民早知被轻视的瓦岗裨将刘黑闼能擒杀如此多唐朝名将,是否会懊悔自己当初看走了眼?若刘黑闼早年随秦琼、程咬金归顺大唐,是否也能被封为上柱国、开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