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第一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力量之一,直接由杨靖宇将军领导。这支部队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抗战长达十多年,经历了上千次的大小战斗,先后消灭了敌军万余人。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勇士们舍生忘死的非凡勇气外,更离不开杨靖宇指挥下的灵活战术。在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赵明山老人的回忆中提到,“那时,杨司令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策略,仿佛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赵明山出生于辽宁桓仁县(今新宾县),他当年跟随老乡赵文喜参加了抗联。日本侵占东北后,赵文喜带着几十个贫苦乡亲和兄弟,投奔杨靖宇,成为抗联第一军的一员。赵文喜和其他人被编入第一军第一师的桓兴自卫队,赵文喜担任了自卫队大队长,而他的上级则是第一师的师长程斌。
1936年12月,第一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桓仁县榆树乡,日伪警察署的署长孙海臣,原是当地的恶霸,他带领一帮恶棍祸害百姓。孙海臣因为背后有日军的支持,不仅继续压榨百姓,还协助日本人搜捕抗联队员。当地的百姓深恶痛绝,但由于孙海臣拥有武器,甚至轻机枪,百姓只能愤怒却无法反抗。
日本占领后,孙海臣便投靠了日军,并获得了警察署署长的职位,同时配备了一些武器。他在得到了日军的庇护后,不仅继续施压百姓,还积极抓捕抗联人员,并残忍对待那些支持抗联的村民。百姓将他视为灾难,口口相传他“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然而,由于他手中有枪,有权,百姓只能心生愤恨,却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抗联第一军第一师接到的任务,是要剿除这个极具民愤的孙海臣。此举不仅是为百姓复仇,还能摧毁日军在桓仁县外围的联络点,为未来的攻占桓仁县铺平道路。接到任务后,程斌师长悄悄进行了侦查,但发现警察署固若金汤,强攻势必付出惨重代价。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引蛇出洞”的策略,计划通过百姓报告,假称“胡子”大股来了,以此将孙海臣诱出。
然而,孙海臣非常精明,并未上当,依然坚守在警察署内。程斌感到有些无奈,但很快杨靖宇将军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杨将军决定以假扮敌军的方式,诱使孙海臣出其不意,从而制胜。杨靖宇的计划是让赵文喜带领桓兴自卫队伪装成“胡子”,而第一师的精锐则伪装成日伪军,在“抓住”这些“胡子”后,再以视察警察署为名,诱使孙海臣出来。
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抗联战士们进行了精密的准备。赵文喜等人精心伪装,而第一师的侦察兵趁夜切断了警察署的电话线。接下来,李敏参谋长和一名战士装扮成日军,前往警察署通知孙海臣桓仁县的日军守备队长将来检查部队。孙海臣开始并不相信,但随着“胡子”的出现,他逐渐放松了警惕。
1936年12月10日的清晨,榆树乡突然响起了枪声,赵文喜等人装扮的“胡子”骑马疾驰而过,惊动了周围的百姓。孙海臣在警察署内用望远镜观察到这一情形,心里开始有所动摇。当他看到“日军”和“伪军”正在追赶这些“胡子”,他几乎确信了,最终不再怀疑。当“日军”凯旋归来,带回几个被绑的“胡子”时,孙海臣完全放下戒备,立即带领手下出门迎接。
然而,孙海臣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日军”和“胡子”其实都是抗联的队伍。当“日军”靠近时,孙海臣上前致敬,满口称赞“太君辛苦了”。实际上,坐在马上的“日本军官”是第一师一营的机枪手丁三。丁三曾在年轻时和日本人打过交道,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因此杨靖宇特意让他假扮日本军官。
面对孙海臣的低头哈腰,丁三心中满是愤怒,想起了此前许多战友因孙海臣而遭受日军的毒手,几乎想当场就解决掉这个投敌的汉奸。幸好,李敏参谋长及时拉住了丁三,示意他冷静。最终,丁三冷静下来,以一口流利的日语斥责孙海臣“通匪”,并威胁他要遭到日军的严惩。孙海臣害怕极了,连忙解释自己“对皇军忠心耿耿”,绝没有通敌之事。丁三则不以为然,用汉语指责孙海臣不作为,并让“日军”们强行缴械。
很快,孙海臣和他的手下被缴械,全员被捆绑。李敏站在高台上,严肃宣布:“我们是抗联队伍,愿意跟我们一起抗击日本鬼子的,可以跟我们走,不愿意的就可以回家,但从今以后,为日本人卖命的,将没有好下场。”在这次行动中,抗联不仅顺利拿下了警察署,还缴获了40多支枪支,极大打击了日伪的统治。
这一巧妙的战术——乔装打扮和伪装袭击,是杨靖宇的三大绝招之一,充分体现了游击战的智慧。此外,杨靖宇的另外两大绝招包括伏击和长途奔袭。1937年,赵文喜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参与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伏击战。
1937年7月,杨靖宇获悉三辆载有日军物资的运送车即将途经清原县,车上不仅有补给,还有重要的武器。鉴于抗联缺乏武器,杨靖宇决定提前埋伏,截断敌人的补给线。为了成功袭击,杨靖宇仔细研究了沿途地形,最终选定了松木岭作为伏击地点。松木岭地势高,草木茂密,适合埋伏。
经过一夜的准备,第二天清晨,侦查员报告日军车队已接近。日军少佐冈田非常机警,进入松木岭时命令伪军开路,并安排士兵搜索周围。然而,日军并未发现任何异状。就在冈田准备继续前行时,杨靖宇下令发起攻击。抗联的枪声骤然响起,日军车队遭到沉重打击,冈田和数十名敌人被击毙,武器和物资被成功缴获。
这场战斗不仅打击了日军的物资运输线,也再次展示了抗联战士们精妙的游击战术,进一步激励了百姓的抗日斗志。抗联在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中,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为最终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原创 方孝孺:舍人头、殉大道,他的6个历史版本,满足文人的终极幻想
下一篇:常州一个人走走停停,忙忙碌碌。道哥观云常州首发之约, 12月4日,我们不见不散!高尔夫球 为美好而来 高尔夫挥杆 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