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城东二十五里,李庄村坐落于此,这里是陈友谅后人的发源地(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之前的文章《李庄村奶奶坟墓志铭》)。李氏家族的族谱存在不确定性,现向社会广泛征求关于同宗同祖的证据与意见。
经过研究发现,屯头村的陈姓、李庄村的李姓、儒家寨的陈姓以及广平城西关的李姓均源自同一个祖先。屯头村的老人们提到,李庄的居民是头门的陈洪之后裔,而屯头村的人则是三门(陈景昭)的后代。因此,屯头村的陈氏始祖被认为是陈三老(陈景昭)。
在这其中,存在一个疑点:“始祖友谅允氏之位”中的“允氏”似乎值得怀疑。笔者所查阅的相关资料中,尚未发现任何关于陈友谅的妻子姓“允”的记录。而且,《百家姓》中并没有包含这个姓氏。(李泽兰也曾进行过相关调查。)不久前,李和民从北京寄给我一份资料,他在一本关于陈友谅的书中看到,陈友谅的第九任妻子是殷氏,她所生有一个儿子名为陈宏。令人感到巧合的是,我们家谱中的二世祖“景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陈洪”,“宏”和“洪”虽然字义不同,但发音相同。而“允”和“殷”发音接近,这是否可能是前辈在书写时的笔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另外,也有人猜测“允氏”的“允”是否源于她被封为“允妃”?这一说法确实存在。我们东北地区的祖坟被称作奶奶坟,那里安葬的是陈友谅的一位妃子,就叫“允妃”。“允妃”是她生前身份地位的称谓,而不是她的本名,照理说,去世后的族谱上应该记载她的本姓。这些问题仍有待大家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另一个疑点则是关于族谱中“二世祖景文氏之位”的内容。大家皆知,族谱中有明确记载,李庄村的李氏家族都是景文的后裔,然而,为什么在景文名下却没有出现其妻子的姓氏?难道他可能是单身吗?根据史料记载,1384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到屯头村去剿杀陈友谅的后裔,景文奋力抵抗,但局势不利,他命令妻子李氏带着儿女及部分家丁逃往此地,并开创了李庄村。倘若二世祖景文名下完全没有妻室之姓,那么显然会让人误以为他是单身,然而如何解释其后代却如此众多呢?难道这不是一个荒谬的情况?今天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终生的遗憾。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