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赵姓文史峰会:河北正定千年文化与赵氏辉煌
创始人
2025-09-16 01:03:34
0

编辑 | 趙英雄

作者| 趙志超

乙巳河北行吟(十二首)

赵志超

2025年6月15—17日,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第四届第一次文史高峰论坛在河北正定举行。图为笔者(中)与宗亲赵建鸿(左)、赵碧原在签到处留影。

图为湘潭宗亲赵琼(右三)、赵建鸿(左一)、赵碧原(左二)及笔者(右一)与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常务副主席赵盾(中)、秘书长赵基(左三)、常务副秘书长赵娥(右二)在6月15日欢迎晚宴上留影。

题邢台市滨江高级中学

6月15日)

滨江庠序向阳开,雏凤声清振九垓。

廿载耕耘培大木,百年事业上高台。

东临南水青如染,西倚太行红作堆。

矢志杏坛倾化雨,缉熙厚德毓英才。

湘潭宗亲参观滨江高级中学。中为赵文学董事长。

6月14日7点,偕湘潭宗亲赵琼、建鸿、碧原抵达河北邢台,受到邢台企业家赵文学先生热情接待。15日上午,由文学先生陪同,参观其创办的两所学校——信都胜利小学、滨江高级中学。文学以经营煤业发家,致富不忘回报桑梓,热心慈善,致力教育,琢育英才,先后创办二校;并多次慷慨解囊,为抢险救灾、扶贫助学捐款,被推选为邢台市爱心协会会长2019年8月还入选“中国好人榜”。“缉熙厚德”出自滨江高中校训“厚德缉熙,山高水长”。缉熙,乃续光明之意。《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湘潭宗亲在邢台参观南水北调工程时

与赵文学董事长(右二)合影于廊桥。

参加正定赵姓文史高峰论坛有感

6月15日)

燕赵都城古韵长,千年雄邑焕祥光。

九楼耸峙迎宗彦,四塔嵯峨映画堂。

南越王师英略在,常山虎将令名扬。

溯源天水同参契,续新篇姓字香。

在欢迎晚宴上湘潭宗亲与

总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娥(右二)合影

6月15日—17日,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高峰论坛在河北正定举行。正定县又名真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中部,太行山东麓,辖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都是郡、州、路、府治所。正定县最初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辖内东垣邑,建县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东垣县,“真定”一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清雍正元年(1723)改为正定县。正定是秦朝大将、南越王赵佗及三国名将常胜将军赵云故里。正定城内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

欢迎晚宴掠影

谒正定赵云庙

6月16日)

古邑瞻遗庙,常山起凤毛。

白袍驰战垒,银槊压朋曹。

单骑威风凛,通身胆气豪。

子龙魂尚在,义烈薄天高。

作者在赵云庙内

(背景为白袍小将赵云塑像)

赵云(? —229年),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 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敢善战著称,常胜将军”之誉。初从公孙瓒,后为刘备主骑。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怀抱刘备幼子刘禅,救出甘夫人,冲出重围。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从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 ,随诸葛亮驻汉中。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故。赵云集忠、勇、仁、智于一身,是古代完美人物形象的化身。他白袍白马,驰骋疆场,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正定县城有赵云庙、子龙广场等景点。

湘潭宗亲在赵云庙内合影

与会宗亲在赵云庙前大合影

谒石家庄赵佗公园

2025年6月16日)

翠柏掩青亭,云坊可勒铭。

和戎南越靖,归汉朔方宁。

盛德传千古,殊功耀九溟。

后人怀武帝,浩气满幽庭。

赵佗(? —前137年)秦汉时期巨鹿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 人。秦始皇时,赵佗作为主帅任嚣的副将出征南越,后任龙川县令。任嚣,接任南海郡尉在岭南地区采取安抚之策,教民以稼穑、礼乐、射御,颇有政绩。秦亡后,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大夫陆贾的劝说下,赵佗归汉。次年高祖崩,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吕后七年(前181年),吕后发布对南越禁令,赵佗被迫称帝。汉文帝元年(前179年) ,吕后去世,仍是在大夫陆贾的劝说下,赵佗再度归汉。

赵佗统治岭南长达8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百岁帝王。他两度归汉、和辑百越、开发岭南,扩大了中国版图,功勋卓著,被称为“中华统一英雄”“岭南人文始祖”“海上丝路先驱”“南下干部第一人”。1949年3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迁往北平途中,毛泽东主席在列车上接见了时任两广纵队司令曾生(1910—1995),说:“你们广东开化很早。秦始皇时代,广东就是秦朝管辖的地方。河北人赵佗在广东做官,他对地方治理的不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乘机扩占了粤西、海南岛等地方,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去见他,他表示臣服,接受汉朝的管辖。”

笔者(中)与赵琼(左)、赵建鸿

在赵佗纪念馆前合影

与会宗亲在赵佗公园前大合影

参观保定直隶总督署

6月17日)

古署幽衙旌戟悬,峨峨五进阅流年。

大旗杆外乾坤转,戒石坊前岁月迁。

半部青编昭后世,八朝首牧忆先贤。

公生明训声犹耳,政肃风清百代传。

笔者(右)与农业农村部原司长、现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阳

在保定参观直隶总督署时留影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占地3万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组成部分,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类似北京的故宫。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其平面布局严谨,采用中轴对称布局。总督署在东西方位也划分出三条纵轴,将建筑群划分出对内对外的功能分区,其中总督署前导空间:大旗杆——仪门,总督署对外办公区域:戒石坊——二堂,总督署生活起居区域:内宅门——四堂。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

直隶总督署内悬挂的“官箴”

直隶总督署共有直隶总督共74人99任次,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清宣统三年(1911),直隶总督废除。直隶总督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参观雄安印象展览馆

6月17日)

千年古淀焕新章,科技融城凤欲翔。

艺术厅中驰梦想,雄安豹变展辉煌。

赵阳研究员在雄安印象展览馆参观

6月17下午,由保定抵达雄安,参现雄安印象展览馆。该馆总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分为两层,第一层为雄安印象.城市厅,二层为雄安印象.艺术厅2023年5月7日开放。其中,雄安印象.城市厅由“雄安.共生”“雄安.共建”“雄安.共享”三个展区组成,在增强现实AR、裸眼3D、多媒体触屏互动等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呈现了科技城市交融共生的数字奇观,展示了雄安历史文化脉络和建设发展历程。雄安印象.艺术厅以常设展、特展、跨界活动、线上展览等形式贯穿全部展厅及公共空间,打造雄安文化交流、艺术探讨和传播的文化艺术实践基地。

赵阳研究员(右二)与笔者(左二)、建鸿(左一)、碧原联袂夜游雄安,

“雄安之眼”前合影。

白洋淀泛舟

6月18日)

粼粼玉鉴映晴空,棹启兰舟逸兴同。

幽情翻鹭影,雁翎故事漾凫风。

楼台淡隐烟波里,笑语轻飏画舫中。

醉揽滨杨柳绿,心随野鹜入遥穹。

笔者在白洋淀芦苇荡中留影

6月18日上午,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阳暨夫人田秀娟教授、乡友郭巧云女士等陪同,偕建鸿、碧原游白洋淀泛舟湖中,万顷澄波,百鸟翔集,青纱帐曲槛回廊,杨柳依依,风光美不胜收。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河北保定市、沧州市交界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3.2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位于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九条较大的河流入湖中,通过湖东北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白洋淀历为战国燕赵、宋辽边界,争战不断;民国以前是沟通保定、天津之间的重要航道。湖区的传统产业是渔业及芦苇产业,20世纪后,随着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逐渐成为旅游胜地,2007年评定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2017年以前,白洋淀为河北省保定市及沧州市共辖,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县、安新县、容城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至此,白洋淀大部为雄安新区所辖,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至2025年1月,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9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

泛舟千年淀泊

参观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

6月18日)

擘画宏图志可攀,琼楼星聚耀云间。

千年大计今朝展,看取雄安换玉颜。

与赵阳研究员(左二)及夫人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前合影

6月18日上午,游白洋淀后回到雄安中心区,参观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该中心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公告中“千年大计·未来雄安”精品线路中的景点之一。2022年3月,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被授予2021年度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自成立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日新月异,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展现出璀璨夺目的壮丽图景,见证着雄安的蝶变。

笔者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前留影

漫步邯郸成语一条街——光明大街

6月19日)

长街成语望中收,满目琳琅耀九州。

学步遗踪光冉冉,回车高义韵悠悠。

灵王改制开新局,蔺相怀瑜起列侯。

毛遂请缨皆旧事,赵都处处是春秋。

邯郸成语一条街——光明大街

6月18下午,由雄安乘高铁抵河北邯郸。邯郸,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一座承载31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闻名遐迩。据统计,与邯郸渊源深厚的成语典故多达1584条,从“胡服骑射”见证赵武灵王锐意革新、强兵拓疆,到“完璧归赵”凸显蔺相如智勇护国的气节;从“负荆请罪”书写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到“邯郸学步”以诙谐寓言警示盲目模仿之弊......这些成语如璀璨明珠,凝聚着历史智慧,成为汉语言艺术的瑰宝。2005年10月,邯郸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文化自此成为邯郸古城最鲜明的文化标识。

6月19日早上7点,由周新河先生引领,与碧原、建鸿漫步邯郸5.6公里长的“成语一条街”——光明大街,仿若踏入时空长廊。108个跨街廊架灯箱以卡通画卷铺展成语故事,依历史脉络徐徐展开;105个浮雕井盖暗藏玄机,步步皆有典故相随。沿街商铺巧用成语谐音命名,妙趣横生;“成语之都.文创旗舰店”内,成语邮票、丝绸典籍等文创精品琳琅满目,沉浸式体验课程更让游客深度感知文化精髓。从街头巷尾到衣食住行,成语文化已融入邯郸肌理,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蓬勃生机,吸引四海宾朋共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笔者在光明大街驻足

游邯郸丛台公园登赵武灵王点将台

6月19日)

丛台胜迹越千年,山色湖光映碧天。

紫阁犹存秦汉月,青砖漫锁古今烟。

武灵点将雄风在,牛翦挥师霸业全。

拾级登临思往事,回廊碑刻韵悠然。

笔者与碧原(右)在丛台公园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北大街159号,得名于园中心的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前325—前299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由中华大街步入丛台公园,迎面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字“丛台公园”的仿古式建筑大门,进门后是工农兵塑像和苍翠挺拔的雪松,雪松的南北两侧是月季园和牡丹园,沿主路正西方为公园主体建筑古丛台,周围有望诸榭、七贤祠、邯郸碑林等文物古迹。公园面积360亩,园中遍布亭台楼榭,建筑古朴典雅,苍松翠柳掩映;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公园正中偏东为丛台湖,湖面42亩。湖中建造了亭台楼榭等建筑,周围还有长廓、假山、花圃等,岸边有杨柳陪衬。丛台公园内园中园多达13个公园先后评为中国百家名园、中国国家重点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

赵国四贤图(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

赵武灵王点将台,又称武灵丛台 ,始建于东周末年(前325年—前299年),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赵武灵王(?—前295年),名雍,是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以推行“胡服骑射”和训练骑兵著称。他通过改革军事装备和战术,极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并成功吞灭中山国,收服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修筑“ 赵长城 ”,使赵国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现存点将台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修建,高28米,方圆1100多平方米,青砖筑就。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高阶上有碑刻;第二层台面距地表7米,东西59米,南北80米;第三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顶台呈圆形,直径19米,距地表13.5米1。台上建有“据胜亭”,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微翘。

笔者在赵武灵王点将台

谒黄粱梦吕仙祠

6月19日)

吕仙千载枕眠,熟黄粱醒世缘。

紫绶金章俱是幻,朱门绣户总成烟。

浮华易逝风中絮,真趣长留石上泉。

莫向虚亭寻捷径,觉来顿悟通禅。

黄粱梦吕仙祠内的卢生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黄粱梦村南。系北宋年间(9601279),依据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黄粱梦吕仙祠。该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轴线上有蓬莱仙境照壁、丹门、古莲花池、八卦亭、午朝门、钟离殿、钟鼓楼、吕祖殿、东西配殿、卢生殿。轴线两侧有东、西道院。祠内存有明中期至民国时期的重修碑、游人题记、题诗等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粱一梦”这一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典出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意思是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代沈既济《枕中记》首次完整记载卢生客栈遇吕洞宾、枕瓷入梦、经历宦海沉浮后顿悟的故事,核心意象“黄粱未熟”成为时光易逝的经典隐喻。宋代《太平广记》对故事进行戏剧化改编,明代汤显祖《邯郸记》将其发展为完整戏剧结构,清代《聊斋志异・续黄粱》则注入政治讽喻色彩。

笔者在黄粱梦吕仙祠

观卢生祠外宝葫芦,悟“难得糊涂”

6月19日)

仙祠瞻后悟玄微,又谒葫芦意绪飞。

太极图中存善念,七言诗里有禅机。

聪明每困营营事,豁达能开霭霭晖。

守拙藏锋心自定,人生何处不芳菲。

笔者在黄粱梦吕仙祠宝葫芦边

6月19日上午,在邯郸参观黄粱梦吕仙祠,见卢生内有一巨型雕塑葫芦,觉得很有意思。葫芦正面上刻有太极图,下方正中刻有一“善”字,四周按东南西北依次刻有“认真—糊涂—认真—糊涂”。背面上方用刻有一首隶书七绝:“功名求索为荣身,事业经营利庶民。我拜卢生偏得悟,是醒是不须分。”下方刻有一副对联:“天天难过天天过;想想不通想想通。”诗联皆颇含禅机,亦印证了“难得糊涂”之道理。

难得糊涂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俗语云,人生在世,难得糊涂。相传,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有次到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于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称自己为糊涂老人,其谈吐高雅,举止不凡。老儒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儒请郑板桥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板桥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砚台有方桌般大小,郑板桥写过后,还留有很大一块空白。于是,郑板桥请老儒题写一段跋语,老儒没有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身浅薄,其敬仰之心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板桥书“难得糊涂”

此后,“难得糊涂”成为大众最喜欢的四字书法,人们以此悬于家中,作为处世言。

宝葫芦背面的“糊涂”诗联

作者简介:赵志超,号耘斋,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曾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

寻根说明

寻根寻亲信息均由各地赵氏宗亲提供,本平台免费代发布,有知详情者或寻根宗亲请直接联系本平台留言回复!谢谢!

希望各位赵氏宗亲能传给更多的赵姓人看到,帮助寻根人寻根寻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西汉时期的一场皇宫宴会上,汉惠帝刘盈正准备举起手中的酒杯时,母亲吕后一挥衣袖,竟将酒杯打落在地,随...
原创 朱...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共计有494位帝王。如果说其中有一位最具励志性质的皇帝,朱元璋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原创 高...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许多人都曾经看过。电影中的主人公李侠在敌人重重包围的心脏地带英勇奋斗,他...
原创 是... 秦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极短的一个朝代。由秦始皇亲手创建的庞大帝国,在他去世后仅仅三年就迅速瓦解...
原创 明...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总字数相近,每段保留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 --- 刘邦和吕雉是中...
原创 戴... 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包括了一些细节描述,确保语义和信息不变: --- 戴笠的死亡与戴家命运的转折 ...
民国时期外国侨民在哈尔滨过圣体... 民国时期外国侨民在哈尔滨的圣体节历史老照片 19世纪末,沙俄与清朝政府签署了《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
原创 明... 好的,我会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字数也不会有太大...
原创 红... 文 | 徐 来 编 辑 | 徐 来 《——·前言·——》 1942年7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
原创 抗... “刘志坚一定要救出来!哪怕救不回活的,死的也必须带回来!” 这是1942年的某一天,刘伯承罕见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