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许多人都曾经看过。电影中的主人公李侠在敌人重重包围的心脏地带英勇奋斗,他的机智、勇敢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留给大家一种挥之不去的印象。而在现实中,刘鹤孔便是这样一位“李侠”式的英雄人物。
1939年5月的某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在上海市区的一条街头,突然传来一阵热闹的鞭炮声,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探寻声源。当他们抬头望去,一家新开张的五金店悬挂着“万兴五金店”的招牌,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这家店的老板王先生年纪轻轻,外表温文尔雅,待人和蔼可亲。
终于,繁忙的一天过去了,王老板坐回桌前,目光略显沉思,回忆起几天前发生的一段对话。
“刘鹤孔同志,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交给你一项特殊且重要的任务。”敌工委的一位领导严肃地说。
“什么任务?”刘鹤孔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们要你前往上海,组建一个秘密无线电台。”领导话音刚落,刘鹤孔愣住了。他原本以为自己可能会在机关或者部队工作,甚至亲自上前线,没想到会被派往上海搞地下工作。
刘鹤孔心里充满疑虑,他真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但既然组织决定了,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于是,他坚定地说道:“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那一晚,刘鹤孔回到住所,将电台从隐秘的地方取出,并准时在凌晨1点钟发送最新掌握的情报。
1939年,当时的上海正被白色恐怖笼罩,地下活动只能在隐秘的环境中进行。为了躲避敌人的眼睛,刘鹤孔根据上级指示,用5000法币在法租界白尔部路58号开设了“万兴五金店”。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新的身份,改名为“王保华”,并编织了一段虚构的个人历史,原籍江西永新。组织特别为他编制了这段“履历”,为了避免未来暴露,特别注意了每一个细节。这也为刘鹤孔后来的被捕埋下了伏笔,尽管他被敌人抓获,但也没能马上被杀害。
他在赴上海之前,刻意背熟了自己新身份的详细资料,并迅速将这些资料销毁。新故事的背景中,他在吉安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入大学,最后到上海投靠表兄张伯约,学习做生意。
白天,刘鹤孔以“王老板”的身份繁忙于店铺的经营,与上海的各色商界人物打交道;晚上,他却迅速投入到党的工作中,一封封紧急电报在他的手中发往党中央。
当时,刘鹤孔与领导的接头任务已经明确。回忆起那时,他说:“我收到消息,必须在1939年5月25日下午2点与领导见面,地点定在霞飞路巴黎电影院门口。”
那天下午,刘鹤孔在约定的地点与一位穿着讲究、气质优雅的中年男子会面。临近傍晚时,他们在锦江饭店对面的汽车修理厂门口再次相遇。这次,两人终于开始了第一次长谈。
不久,男子透露自己姓陈,刘鹤孔应该称他为“老陈”。但对于“老陈”的其他身份、职业、住址等,刘鹤孔一无所知。
临别时,“老陈”拍了拍刘鹤孔的肩膀,笑着说:“组织对你完全信任。在上海,你并不是孤军作战,总会有同志帮助你的。再过几天,你就会有助手了,到时你们会以假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与工作。”
刘鹤孔内心既充满期待,也有些紧张。
果然,没过多久,一位身材纤细、容貌清秀的年轻女子来到了“万兴五金店”,她自称是来投奔丈夫的。两人通过过暗号后,她便留了下来。
这位年轻女子名叫齐克君,也叫铁华,河北保定师范毕业生,思想激进,怀有强烈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怀着救亡图存的理想,毅然前往延安投身革命,1938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安排她到上海协助刘鹤孔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在上海,刘鹤孔与齐克君的合作非常默契。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重要情报迅速传送给党中央。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不仅在革命斗争中并肩作战,还在相互支持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41年1月,经过组织的批准,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那时,上海租界内有很多电台,公开的、秘密的,国民党的、外国的,包括苏联的和我党的,各式各样的电台并存。租界提供了一个“鱼目混珠”的环境,便于隐藏这些电台,但依旧存在被暴露的风险。
为了确保无线电台的安全,刘鹤孔决定迁移店铺并转移电台。3月,他关闭了“万兴五金店”,开设了“大华文具店”,并将自己从“王保华”更名为“李亦鸣”。
然而,1941年12月8日,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上海的租界,完全控制了这片区域。日本宪兵对电台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查和打击,开始严密排查所有可疑的无线电设备。
1943年底至1944年初,刘鹤孔察觉到日军对无线电台的监视与跟踪,意识到敌人已经锁定了电台的具体位置,准备通过进一步的搜查一网打尽情报组织。
1944年2月,刘鹤孔与“老陈”进行了最后一次见面。老陈告诉他,由于任务紧急,他将短期离开上海,而刘鹤孔则需要继续与其他领导保持联系,确保情报传递不受影响。
那时,刘鹤孔心中已经明白,这意味着将要面临艰难的局势。他和齐克君都已经做出了最坏的准备,决心为党的事业和同胞的安全付出一切。
在电台波段被日本宪兵探测到之后,3月15日深夜,宪兵突袭了刘鹤孔家,搜出了无线电台。刘鹤孔与妻子齐克君及刚满一岁的女儿海伦一同被捕。
刘鹤孔一家被捕后,女儿海伦在关押了4天后,得到了齐克君的亲戚帮助,花钱将其保释出来。而齐克君则被关押了4个月,最终在敌人无法找到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获释。然而,在被严刑逼供的过程中,齐克君遭受了极大的身心折磨,病体愈加虚弱,最终在解放初期离世。
刘鹤孔在回忆录中写道:“婚后,我与齐克君在共同的事业中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多年来,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我总会感到深深的怀念与歉疚。”
然而,刘鹤孔并没有屈服。在日军的审讯下,虽然遭遇了残酷的折磨,他始终咬紧牙关,不透露任何党的机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即使牺牲生命,也绝不泄露任何情报。”
几个月后,敌人依然未能从他口中得到有用的情报。最终,在1944年8月,日军以“军律违反罪”将刘鹤孔判刑5年,押送至上海提篮桥监狱。
在监狱中,刘鹤孔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每日两餐,稀薄的玉米粥和玉米饭是唯一的食物。尽管身陷囹圄,刘鹤孔从未放弃过革命信念,他时常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