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傅作义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来为何交恶?阎锡山多次下毒手
创始人
2025-09-16 01:02:40
0

文章首发挑战赛

1947年12月初,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华北“剿总”,并在蒋中正的点名推荐下,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作为晋绥军的一员,傅作义既非黄埔军校出身,也不是传统的江浙人士,与蒋中正的渊源较浅。那么,傅作义究竟凭什么引起蒋中正的青睐,成为指挥六十万大军的华北“剿总”总司令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他与阎锡山之间复杂的恩怨情仇。

阎锡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之一,在其巅峰时期,他不仅掌控着华北五省,还指挥着超过30万人的晋绥军。在晋绥军中,有着“十三太保”之称的精英将领,他们大多毕业于保定军校。傅作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十三太保”中,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作战经验上来看,都堪称最为出色的一位。他的才干在同僚中独树一帜,常常被认为与其他十二位将领处于不同的层次。

在北伐战争期间,傅作义时任晋绥军第四师师长,他曾带领部队攻占了由奉军把守的涿州。张学良得知涿州失守后,急忙指派王以哲旅反攻。然而,当王旅接近涿州时,还没准备好就被傅作义主动出击,毫不犹豫地击败。张作霖得知消息后大怒,随即调集了超过五万兵力,由张学良与万福麟指挥前往涿州进行大规模反攻。奉军的装备相当强大,不仅有重型炮兵,还有当时其他军阀所没有的坦克,而涿州的守军寥寥,弹药不足,几乎处于劣势。然而,傅作义凭借坚韧不拔的决心,带领部队坚守了整整百日之久。尽管城内已无食物,士兵们大多因饥饿而生病,甚至有头脚浮肿的情况,张学良仍派人劝降,并承诺保护城内军民的安全。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坚持,傅作义最终同意投降,并于1928年1月5日带着亲信走出城门,投降了奉军。张学良信守承诺,向城内军民送去了粮食。随后,傅作义的部队被迫接受改编,迁至通州。涿州之战一战成名,也使得傅作义得到了蒋中正的注意。蒋中正派人主动接触傅作义,许以高官厚禄,但傅作义并未被收买,反而将蒋中正派来的钱款全数交还给了阎锡山。阎锡山非常欣赏傅作义的做法,在一次晋绥军高层会议中,他特意夸赞傅作义:“傅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就是关云长,义重如山。”

然而,尽管阎锡山赞赏傅作义的忠诚与能力,傅作义却始终无法融入阎锡山的“五台系”,始终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傅作义的逐渐崭露头角,反而引起了阎锡山的警觉。阎锡山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限制傅作义的发展空间。

1930年5月,蒋中正与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爆发了激烈的“中原大战”。这场战役由于主战场设在中原,战斗规模空前,参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均达到数十万。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第四路军总指挥,命令他进攻山东。老蒋则派遣韩复榘为津浦线的总指挥,指挥马鸿逵等部队在山东抵抗傅作义的南下。尽管韩复榘和马鸿逵也是善战之将,但他们在傅作义的进攻面前,根本没有抵挡住,济南迅速沦陷。

傅作义攻占济南后,面临着兵力不足的困境。他一方面担心胶东的刘珍年会成为强敌,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蒋中正正在不断调集援兵。为此,傅作义多次向阎锡山请求增派援军。然而,阎锡山却对傅作义产生了疑虑,认为傅作义请求增兵可能另有图谋。正当阎锡山犹豫不决时,和傅作义不和的张荫梧发来了密电,指责傅作义在济南停滞不前,并暗示他可能在与蒋中正谋和,试图割据山东。

接到张荫梧的电报后,阎锡山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这个意见,立即指派张荫梧带领第二路军前往山东,并将傅作义的部队分割为两路。尽管晋绥军的高层普遍建议将所有部队交由傅作义统一指挥,阎锡山却固执己见,决定设立联合指挥部,由张荫梧担任总指挥,傅作义担任副总指挥。张荫梧借总指挥的权力,对傅作义进行处处干扰,甚至将弹药补给分配给第二路军,导致傅作义的部队陷入了兵员短缺、弹药匮乏的困境。

随着战局的逆转,傅作义的部队逐渐被迫退守。尽管他曾多次请求援助,并希望集中兵力先解决韩复榘,但张荫梧始终不予理睬,甚至提出以拉拢韩复榘为主,结果自然是失败。随着战局恶化,傅作义的部队在陈诚率领的蒋军的反攻下被彻底击败,最终在山东战场上溃败。阎锡山对此并未作出明确的反思,反而将责任全盘推到傅作义身上,指责他是“投降将军”。傅作义愤怒至极,曾一度想要自杀,但最终被他人拦下。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下野,蒋中正指派张学良接管华北军政,并收编了晋绥军和西北军。张学良非常看重傅作义,任命他为第35军军长,并不久后又任命他为绥远省主席。然而,这时的傅作义已不再依赖阎锡山,他选择服从蒋中正的安排,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华北的地位。阎锡山虽然在形式上与傅作义保持和气,但内心始终未放下对傅作义的忌惮,甚至暗中策划削弱其力量。

到了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傅作义带领部队积极参战,并在与日军的激烈交战中取得了显著胜利,这也令阎锡山感到威胁。随着傅作义名声日益显赫,阎锡山开始加速谋划对傅作义的打压。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主动请缨,投身山西战场,但阎锡山却开始派赵承绶代理绥远省主席,不给傅作义丝毫商量的余地。傅作义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大局。

抗战期间,傅作义屡屡表现出色,成为国民党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敢于主动出击的指挥官。1940年,他率部在五原大捷中歼灭日伪军五千余人,极大鼓舞了士气。蒋中正为此大加奖赏,并批准傅作义的部队扩编为三个军,显示出对他的特殊信任。

1945年,蒋中正更进一步提升傅作义的地位,任命他为第十二战区的司令长官。然而,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第十二战区的设置却迅速被撤销,傅作义转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在此期间,傅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庙号的追封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礼仪,通常用于尊崇和纪念历代君主或其他重要统治者的父辈。...
原创 朱...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差不多,每段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故事更生动丰富。 ...
原创 新... 桂系军阀集团:从旧桂系到新桂系的风云变幻 在民国时期,广西曾经历过两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统治,这就是我...
原创 虽...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个主要党派,那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党的失败为中国共产...
原创 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一声令下,全国掀起了空前的参军热潮。无数青年男女纷纷响应号召,热血沸...
原创 朱...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不幸染病去世。史书中所载,朱标的死因仅为一次偶然...
原创 昭... 大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唐玄宗李隆基最宠信的边疆将领安禄山,以“忧国忧民,国家危难...
原创 曾... 在许多描绘明朝历史的电影与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明军三大营”这个说法。明朝初期,朱棣与朱瞻基依靠...
原创 宋... 《——·前言·——》 宋朝,这一文化底蕴深厚的王朝,历经了无数风雨,也承受了严重的军事挫败。折家将...
原创 三... “人民队伍中的三杨”指的是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