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首支武装力量——红四军,诞生于1928年4月。当时,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汇合,合并组成了红四军,正式开启了中国革命历史中全新的篇章。此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正规军的诞生,也为日后中国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历史,参与南昌起义的部队由叶挺与贺老总领导的第十一军和第20军组成。然而,南昌起义的失败让起义军士气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逃兵的现象,军心动摇,形势危急。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朱老总挺身而出,稳住了大局,并带领起义军走出困境,逐渐恢复了革命力量。因此,井冈山会师后,红四军正式成立,朱老总被任命为军长,而毛主席则成为了红四军的首任党代表。红四军在两位领导人的精心指挥下,日渐壮大,正如毛主席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朱老总从此成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也因此被誉为红军的奠基人。他不仅是革命的领导者,更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他的参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27年8月1日,贺老总率领第20军挺进南昌,参与了这场举世瞩目的起义。与叶挺领导的第11军一道,他们成为了起义中的核心力量,打响了中国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若没有这两支部队的积极参与,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如果当年是贺老总或叶挺亲自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北上井冈山会师,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之位,或许就在他们二人之间产生。
不过,历史不容假设,叶挺因种种原因最终在苏联退党,而贺老总始终坚持革命初心,牢记使命,回到家乡继续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在他的号召下,他再次组织起一支队伍,这支部队最终被整编为红二军。可以说,贺老总不仅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参与者,也是革命武装的坚定领袖。
尽管彭老总未参与南昌起义,也未直接参与秋收起义,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同样为人民军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彭老总在湖南平江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继而带领这支起义军被整编成红五军,并担任军长。纵观所有开国十大元帅,领导武装起义的,除贺老总与彭老总外,几乎找不出第三位。这也解释了为何毛主席尊称他们为“老总”。
在开国大将中,粟裕和陈赓无疑是战功最为显赫、军事才干最为出色的两位大将。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各自领导的部队,立下了消灭敌军重要集团的赫赫战功,成为了开国大将中战功最为显赫的一对。然而,尽管他们在军事上功勋卓著,但他们并非参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国大将。
张云逸是开国大将中,唯一一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历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的传奇人物。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张云逸已经在粤军担任过旅长。革命后,他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发动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功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参加百色起义的工农武装力量,随后被整编为红七军,张云逸被任命为红七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得以享受元帅待遇,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革命早期积极参与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并亲自带领一支工农武装力量。
徐海东,大将中的猛将,因其在红军中的突出表现,被誉为“徐老虎”。他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了显赫战功,还为中国人民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人认为,徐海东之所以能够获得大将军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代表着红25军的力量。实际上,在黄麻起义之前,徐海东便已在家乡组织起一支工农武装力量,并带领这支队伍参加了黄麻起义。因此,徐海东同样属于那类亲自带领队伍投身革命的开国将军。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徐海东,并认为授予他大将军衔是恰如其分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这些开国将领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亲自参与并领导了革命队伍的创建,正是这些武装力量的崛起,最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故事不仅是革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