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刚刚胜利闭幕,洪学智在随后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紧接着,他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任务,肩负起提升军工技术水平的重要职责。
到了1980年1月,洪学智再次走马上任,出任总后勤部部长,承担起更为沉重的责任和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实际上,在这之前几天,军委领导已主动找他面谈,征询他的意见和意愿。能够重返总后勤部,这不仅是军委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以往工作的高度肯定。洪学智当即表态,誓言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
洪学智一直以来对军队后勤建设怀有深厚的感情。军委领导与他交谈后,他反复思索着,究竟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后勤体系的现代化改革,重点解决那些亟待克服的问题。因为他深知,如若不对当前的后勤体制进行系统性的提升和完善,未来的战争形势必将让军队难以应对。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总后勤部参谋长和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来到洪学智的办公室。根据通知,洪学智将在两天后正式到总后勤部报到,不再继续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工作。看到两位重要领导来访,洪学智满脸喜悦,热情地请他们坐下,气氛随即变得轻松起来。
两位领导虽然有些拘谨,但感受到洪学智的热情,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他们开门见山地说:“首长,您回到总后勤部,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提前来,也是想请示一下,您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我们好提前安排。”
洪学智听了,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打趣道:“你们怎么一开始就问这个啊!”两位领导瞬间愣住,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眼神中带着迷茫。洪学智见状,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便缓和语气说道:“大家都在北京,住哪里其实都差不多。搬不搬家没关系,没必要为这些小事操心。如果工作中真遇到不便,再考虑调整就行了。你们这么关心我,我非常感激,但你们都是总后勤部的重要领导,这些琐事交给助理安排就好了。你们应该多花精力考虑大局,怎么推动后勤建设才是重点。”
两人听后,不禁有些脸红,尴尬地无言以对。洪学智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军队后勤工作,早已不同以往。如果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模式,未来我们打仗是根本打不了的。你们都参加过解放战争,知道战争不是单靠前线拼杀,后勤保障同样关键。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打后勤、打保障。我们后勤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战斗力。”
两位领导听得连连点头,感受到洪学智思想的深刻转变。便恳请他详细谈谈自己的看法。洪学智笑着回答:“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虽还不够成熟,但可以跟你们交流一下。我的核心观点就是:打造战斗化后勤!”
“我研究了国外最近几场战争的经验,现代战争模式已经形成。没有坚实的后勤支撑,再顺畅的指挥体系、再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无济于事。所以,作为后勤系统的人员,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落实这些关键问题。”
两人被洪学智的远见和责任感所感染,也为他对国防现代化的执着精神深深折服,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终于明白了洪学智为何会对他们表现出严厉的态度。
他们三人长时间深入交流后才告辞。临走时,洪学智特意叮嘱道:“张震部长调任总参工作了,他在任时确立的党委政策和制度,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他对我军后勤工作贡献巨大,我们要永远铭记。与此同时,他和其他总后勤部领导同志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我们都要妥善安排,确保他们工作顺利。”
两位领导郑重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不久后,洪学智正式到总后勤部报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召集各军区、军兵种的后勤部长召开工作会议,唯一的议题便是:如何建设一支“战斗化的后勤”,即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需求、能够打赢仗的后勤队伍。
正是这次会议,成为我军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军后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和作战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