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被称为“中国三巨头”或“中共铁三角”,其核心领导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从革命实践到组织定型的渐进过程,最终在新中国初期(1949年)被国内外广泛认可。
那么,毛周朱“三巨头”或者“铁三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总的来说,毛周朱在长征中的协作,巩固了三人在军队和党内的核心地位。
延安时期是中共领导集体成熟和定型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毛周朱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分工关系:
毛泽东:总揽全局,制定战略思想。
朱德:前线军事指挥,建设人民军队。
周恩来:国共谈判、统战与外交。
为此,陈冠任《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说:“三人在抗战中以各自的历史自觉形成了近乎完美的历史担当。”
在延安时期,一次,周恩来在去中央党校路上坠马,摔伤胳膊,随后赴苏治疗半年。期间,毛泽东、朱德临时调整分工,应对周恩来的暂时缺席。不久周恩来归国,三人协作再次继续。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周恩来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名列五大书记之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主政国务院,朱德领导国防,“铁三角”正式定型。三人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导者,直至1975年,时间长达27年。在此期间,三人成功地领导中国实现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还抗击了外来的侵略,使得中国从一个东亚弱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中国政坛的“三巨头”或者“铁三角”成就斐然,为全球瞩目。毛周朱也成为全球有名的黄金搭档,国际评价非常高。
三人组合之所以被称为"近乎完美",是因为他们各自发挥所长:毛泽东把握路线方针,朱德坚持斗争精神,周恩来负责组织协调。美国记者约翰·吴德施称:毛周合作“是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最关键因素”,西方学界普遍视其为中共“最佳领袖搭配”。
而历史的巧合是:三人于1976年同年逝世,被民众称为“三星陨落”。这种民间的“三星”之说,进一步强化了毛周朱作为一个整体历史符号的地位。
对于毛周朱“三巨头”或者“铁三角”的形成,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说:“‘毛周朱三巨头’的核心地位在1931年瑞金共事时初现,经长征和延安抗战的实践淬炼,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完全定型。其组合是中共领导层的典范——毛泽东的战略前瞻、朱德的军事坚韧、周恩来的协调智慧,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建设事业的成功。”该书与《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起被誉为“毛泽东领袖史”,为读者喜爱的红色历史畅销书,销量已过百万。友情提示:该书已经出现盗版,请到正规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