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俄罗斯人扒开面皮里面都住着一个鞑靼人”,这句话广为流传。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套用到朝鲜半岛的历史背景,也许可以说,“扒开韩国的面皮,里面住着一个新罗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的确是对韩国的某种写照。韩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与中原文化交织,而这种交往中,也充斥着不光彩的历史痕迹。
唐朝时期,奴仆有着显著的品牌区分,其中“昆仑奴”和“新罗婢”是最为知名的。所谓“新罗婢”,便是指今天韩国地区的女性奴隶。古代的韩国(或当时的“新罗”)将年轻女性进贡给中原王朝,成为其皇帝的“贵人”。这些韩国婢女温顺、勤奋、皮肤白皙,五官精致,深得中原贵族青睐。进入宋朝后,韩国女性被统称为“高丽姬”。元朝至清朝期间,高丽(即今天的韩国)每年定期向中原朝廷进贡一批年轻女性,俗称“高丽贡女”,这些女性被视作中原的珍贵“特产”。可以说,韩国的历史与奴隶制和“贡女”文化紧密相连。
然而,放眼今天的韩国,其实仍然延续着“新罗婢”的传统,不过奴隶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中原的贵族,而是美国。在这漫长的1000年中,韩国似乎始终未能摆脱奴才的心态。尤其在当下,韩国的傲慢和自尊似乎都源自它对美国的深厚依赖。与当年的“新罗婢”类似,韩国在白天对美国俯首称臣,晚上又乖巧地扮演着依附者的角色。
韩国的“奴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对美国的盲目模仿与无条件屈从
2022年12月28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宣布自2023年1月5日起,要求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提交新冠阴性检测报告。紧接着,韩国政府便宣布,自2023年1月2日起,强制要求所有从中国大陆入境的旅客在出发前和抵达时都进行新冠检测。韩国对此迅速响应,并且在执行上十分严格,很多中国游客反映,刚下飞机就被要求佩戴显眼的黄色标志牌,且在入境时受到特殊待遇。韩国政府对中国大陆旅客的歧视行为,早已超出了防疫的范畴,变成了恶意的抹黑行为。
对此,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不得不发布通知,暂停签发韩国公民的赴华短期签证,并表示,只有当韩国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入境限制,才会考虑恢复签证发放。然而,韩国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态度上更加激进。据媒体报道,韩国还宣布所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航班只能降落在首尔仁川机场,并且不允许旅客转机前往其他城市。美国的疫情管理如此严苛,韩国却不敢对美国作出同样的反应,反而通过对中国旅客实施苛刻政策来讨好美国。这种行为显示出韩国深深的奴才心态,完全丧失了基本的独立性和尊严。
2. 略有成就便猖狂跋扈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韩国凭借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的技术积累,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出口国之一。然而,这种成就并没有让韩国树立起真正的自信。2022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政策,并要求日本、韩国和荷兰等国家配合。然而,韩国的态度却表现得游走在两国之间,既想从美国那里争取利益,又不敢彻底切断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曾访问韩国,参观三星半导体工厂,并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此法案要求东亚国家为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提供支持。尽管韩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言辞中显得有所保留,但其背后却始终是利益计算的驱动。韩国的政府在对待国际事务时,实际上更多依靠的是利益的衡量,而非独立的外交策略。因此,韩国在美国面前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独立性和自尊,反而把自己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3. 公然违背承诺,推进部署THAAD反导系统
2017年,文在寅政府曾做出承诺,不加入美国的反导体系,也不考虑在韩国部署萨德(THAAD)系统。然而,在尹锡悦政府上台后,这些承诺被迅速抛到脑后。韩国政府加速了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公开违背了先前的立场,并以此讨好美国。根据韩联社的报道,韩国军方预计最早在2023年3月完成THAAD系统的部署。
这一行为不仅令中国和俄罗斯感到愤怒,也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韩国政府的这种背信弃义,实际上并非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而是为了取悦美国,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谋取更多利益。这种短视和对国际承诺的漠视,体现了韩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底线。
---
综上所述,韩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似乎始终未能摆脱对外部力量的依附心态。无论是与中原的关系,还是今天与美国的从属关系,韩国的“奴性”始终如影随形。若韩国不能从这种心态中解脱出来,恐怕不仅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也会让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遭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