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唯一“兵城”格尔木:军人占半城人口,为何被称最安全城市?
创始人
2025-09-15 18:33:54
0

格尔木,这座地处青藏高原的城市,虽然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稍显陌生,但在中国却有着独一无二的美誉——“兵城”。那为什么它会被称作“兵城”呢?主要因为这里几乎一半的人口是军人或军属,治安良好,犯罪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堪称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格尔木的崛起,离不开青藏公路的修建,也离不开数代军人的艰苦奋斗与奉献,正是他们将这片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如今的军事重镇和经济枢纽。

慕生忠将军的传奇人生

提到格尔木,不能不提慕生忠将军,这位被称为格尔木“开山鼻祖”的英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今天这座城市的成就。慕生忠,1910年10月出生于陕西吴堡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早年仅能在私塾里断断续续地读几书。1930年,年仅20岁的他受陕北革命领袖刘志丹的启发,投身革命,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开始了打击地主、分田地的艰苦工作。到了1933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艾拯民”,因其果敢、机智,刘志丹便送给他一个外号“艾大胆”。

那时,慕生忠带领一支十几人的小队,活跃在山西吕梁山区,专门与敌人进行游击战斗。1934年,他被任命为吴堡南区的区委书记,次年又组建了陕北红军第十五支队,担任政治委员,带领队伍跨越黄河,进驻山西的20多个县市展开游击战。敌人阎锡山愤怒至极,悬赏10万大洋追捕他,但慕生忠凭借过人的智慧,成功躲避了敌人的追捕。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吴起镇时,慕生忠带队前去迎接毛泽东等领导人,表现得尤为坚定可靠。

抗日战争期间,慕生忠曾在延安东部地区担任作战司令员,后又担任过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身上留下了22处伤疤,每一处都见证了他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勇气与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往西北,1951年被任命为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的政治委员,负责运输物资至西藏。那时的运输全靠牲畜,3000匹马、3000头骡子、3000头骆驼和1万头牦牛,走完1400公里的路程竟然用了96天,途中不少牲畜因负荷过重而死去,路面上布满了骆驼骨架。慕生忠看到这一切,心中无比痛惜,并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条通往西藏的道路。

1953年夏天,慕生忠带领勘察队来到青藏高原,寻找适合修路的起点。那片荒凉的戈壁滩上什么也没有,风沙大得让人无法睁眼,他与队员们经历了数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在现今的格尔木找到了合适的地点。这片地名叫“尕尔穆”,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地势平坦,适合修路。他当即决定将这里定为修路的起点。1954年5月,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和1200多名民工,肩负铁锹、十字镐,开始了艰难的修路工作。青藏高原的环境极其恶劣,缺氧、严寒,且地形崎岖不平,可他始终亲自带头,毫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

修路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几乎是与死神赛跑。1954年12月15日,历时7个多月的青藏公路终于全线通车,打破了当时的交通瓶颈。那天,军用卡车从格尔木驶向拉萨,慕生忠站在路边目送车队远去,他心中满是自豪,但很快又开始规划格尔木的未来,提出要将这里建设成“花园城市”。1954年4月,他组织人员从湟源引进了14万株树苗,亲自带头种树,并创办了“共产主义礼拜六”,每个周六他带领干部群众一起挖渠种菜,逐渐将这片荒凉的戈壁滩打造成了一片有些许绿色的土地。

1955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在格尔木成立,慕生忠担任局长和党委书记,他主持修建了“将军楼”,这座二层小楼成为了格尔木的重要地标。同年12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得一级解放勋章。然而,1959年因政治原因,他被免职并调往甘肃金昌担任农场副主任。尽管如此,他的传奇故事并未结束,1961年,他再度担任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提出让职工从事副业生产,为许多人提供了生活来源。直到1962年因病退休,1978年他得以平反并恢复名誉,继续在甘肃的交通系统中工作。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在兰州去世,享年84岁。他生前最后的愿望是将骨灰撒入昆仑山,与青藏高原永远相伴。他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格尔木的精神象征。

格尔木:中国唯一的“兵城”

那么,格尔木为什么被称为“兵城”呢?这个名称与格尔木的特殊历史和地理背景密切相关。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广达12万平方公里,2020年统计人口为22.2万,其中约一半是军人或军属。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使得格尔木的安全感无与伦比,几乎没有什么犯罪活动,堪称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一切要从青藏公路的建设说起。1954年,青藏公路的修建让格尔木成为了关键的战略要地。大量的军人驻扎在这里,搭起帐篷,开工修路,逐渐地,这些军人留了下来,成为了格尔木的常住人口。随着公路的通车,格尔木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位于青海、西藏、新疆三地交界处,是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国家在这里驻扎了大量部队,负责物资运输和边防守卫。军营、仓库、指挥中心纷纷建起,街道上随处可见穿军装的士兵。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展开,格尔木的军事地位进一步巩固。所谓“三线建设”,是指国家将工业向西南和西北转移,格尔木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重点建设区域。大量的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迁入,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军人和家属相继入住,格尔木的人口急剧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后,格尔木的军事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速。1994年时,格尔木的军民比例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格尔木的安全感并非空穴来风。街头巷尾的巡逻士兵和岗哨,确保了治安的绝对稳定。2020年,格尔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在青海省内最低,居民常常说,夜晚出门散步,根本不需要锁门。某次沙尘暴肆虐,电力线被刮断,但驻军迅速展开修复工作,整个城市在一夜之间恢复了正常秩序。即便在疫情期间,驻军也积极参与路面封控、物资配送,格尔木的生活秩序始终未受影响。

格尔木的转型与慕生忠的永恒印记

随着青藏公路的修建完成,格尔木的使命并未就此结束。20世纪60年代,柴达木盆地的资源被逐渐开发出来,包括盐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左宗棠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非...
原创 杜... 文章改写: 1948年12月4日,杜聿明集团在徐州败退后,试图西撤至长江以外,但不幸被我军在永城东北...
原创 老...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
(田径世锦赛)男子10000米... 当日,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00米颁奖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 9月15日,冠军法国选手...
田径世锦赛丨男子10000米颁... 当日,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00米颁奖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 9月15日,冠军法国选手...
原创 七... 1946年9月,定陶战役中发生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极为激烈的大杨湖之战。六纵第18旅作为主攻部队承担了主...
原创 八... 抗日战场上的传奇人物——刘锡锟,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一次生死攸关的战斗中,刘锡锟凭借...
原创 张... 当然可以!我将保持原文的语义和整体字数不变,适当增加细节,进行分段改写: ---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
原创 史...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控制在相近范围: --- 阅读本...
原创 1... 1.《大明1630》 作者: 克里斯韦伯 字数: 200万+ 故事背景: 明末崇祯年间,天灾人祸,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