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智
第1743期
1949年初,国民党统治集团已江河日下,军事、政治、财政、外交濒临绝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党我军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各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华夏大地迎来蓬勃的春天。在中央军委周密擘画和精心部署下,我军以雷霆之势迅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取得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关键性的第一阶段胜利,先后解放芜湖、南京、镇江等重要城市。4月28日,从南京、镇江撤逃的国民党军队,一齐涌入安徽郎溪县城以东、广德县城以北长约30公里、宽约25公里区域,试图经此地逃退至杭州和上海。我军东、中两路大军在粟裕指挥下,采取东西对进、钳形夹击的战术,仅用2天时间歼、俘敌8万余人。
一败涂地,国民党军溃退郎广
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乱成一团,4月22日下午,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仓促下令全线撤退。22日晚,驻丹阳的第五十四军和驻扬中的第五十一军开始后撤,因沪宁铁路被切断,绕道武进、溧阳、宜兴、吴兴撤往上海。驻镇江的第四军,驻南京的第四十五军和第二十八军于23日分别由驻地撤出,沿京杭国道向杭州撤退。国民党部队撤退时,因准备仓促,秩序混乱撤出时间拖得很长。撤退部队如潮水般涌上京杭国道,公路上拥挤不堪,行军速度缓慢。
由于解放军抢在敌人前面占领溧阳,切断了京杭国道,并给南逃之敌以迎头痛击,敌人不敢再沿此线后撤。除了敌第五十四军大部和第五十一军残部侥幸逃过追击,撤到上海外,大部分敌军被迫离开公路向南逃窜,企图从广德、泗安之间逃往杭州。25日下午,敌第四军和第四十五军于溧阳南渡附近走小路向广德转移。当时正值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敌人不得不把山炮等重武器丢弃,“轻装”行军。但路窄人多,互相妨碍,行军速度极为缓慢。26日,在郎溪长乐铺附近,又与从铜井以西撤出的第六十六军相遇,道路被阻塞,部队被插乱,通讯联络中断。敌人无法前进,只得在该地宿营。
27日,敌第四军等部进人广德境内。广德为丘陵地带,道路狭窄,沟壑纵横,行动更加困难。各部队争夺道路,互相穿插,一连人的队伍竟有十几个不同的番号。部队走走停停,欲前不能,欲退不可。听说解放军已经占领广德,军心更加慌乱。敌第四军企图乘夜色突围,但因地形不熟,部队又过于庞大,走了一夜,仍困于山地之中钻不出去。
敌第二十八军于26日上午到达南渡,听说京杭国道被切断,顿时人心惶惶。公路上撤退的人马不断涌来,为了逃命,谁也不相让,甚至互相开枪射击,死伤众多。正在犹豫之中,又受到解放军炮火的袭击,敌军长刘秉哲无可奈何地命令全军向广德地区逃窜。28日,敌第二十八军进入广德北部地区,这时,前面的部队已停止前进,说是广德城内已发现有解放军。该军的将领们认识到用武力突围已行不通,于是就各显神通,化装逃跑。敌军长刘秉哲装腔作势地向部下布置一番后,就丢下部队逃之夭夭(不久在上海被捕获)。五十二师师长朱丰身材矮小,长得傻头傻脑,他就化装成伙夫,挑一口大锅行走。八十师师长李西开,要几个士兵把枪扔掉,叮咛士兵称他“先生”或“副官”。长官带了头,中下级军官也跟着仿效,纷纷丢掉枪支,换上便衣潜逃。
解放军途径誓节渡
同日,敌第四军、第四十五军、第六十六军等部涌向广德东北部地区。这时,敌人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加上连日阴雨,又饥又寒,秩序大乱。敌人狼奔豕突,东逃西窜,妄图越过广泗公路从泗安东侧逃往杭州。但是,他们已陷入人民解放军设置的天罗地网,已经逃脱不了彻底覆灭的命运了。
一条妙计,人民解放军布设口袋阵
敌快速南逃,致使我歼灭敌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无法达成。粟裕认为,第一,逃窜之敌若进入杭州和上海,获得喘息时间,必将增加战役下一阶段的攻城难度,在野外歼敌与在城市歼敌,代价悬殊。第二,若敌人溃散为匪,占山为王,势必造成更大混乱,大大分散我兵力,因此必须采取东西合围战术,布设口袋阵,把敌人赶进口袋、集中歼灭。第三,宜兴、郎溪、广德、长兴一带属山区地形,是围歼大股敌人的理想战场,1945年的天目山战役就是在这一地区取得优异战果,创造了我军运动中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成功范例。
广德围歼战,是在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的统一指挥下,于4月28日至29日在广德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进行的。参加围歼战的有解放军中集团的第三十三军,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五军、第三十军和东集团的第二十三军等部。
第三十三军渡江后,经南陵、宣城,于27日黄昏抵达广德。28日晨,部队继续向长兴进军。行军不久,九十八师二九三团和九十七师二九零团,分别在广德以东的十里沟和步家祠堂之间,以及十里沟以西以北一带,与逃敌第六十六军斜交遭遇。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展开,堵阻逃敌。军长张克侠、政委韩念龙等领导同志根据敌情果断决定,改变前去长兴以南截击逃敌的任务,全军迅速展开,将南逃之敌截歼在广泗公路以北地区。军部的作战决心和部署很快得到兵团的批准。
第七兵团第二十四军在向杭州进军途中于28日到达广德,奉命归第九兵团指挥,配合友邻部队围歼南京、镇江逃敌。全军迅即挥戈北上,出击敌人,第七十一师向门口塘、流洞桥方向攻击;第七十二师在其左翼加人战斗。次日,分别与二十五军会师于流洞桥,与三十一军会师于白岘镇(属长兴县)。第七十师二一零团在广德以东的湖尾坝和施家境地区与南逃之敌接触,激战一小时,俘敌1800余人,随后,该团即向泗安攻击前进,断敌退路。师直属队通过东亭湖时与小股敌人遭遇,被我击溃。
这时,该师二零八、二零九团已在王必成军长的直接指挥下向独山方向攻击前进。师首长决定师直属队和二一零团在界牌、泗安地区堵歼逃敌,并派出部分兵力以排为单位向北追歼逃敌,打得敌人东逃西窜,狼狈不堪。黄昏后,二一零团占领泗安,并在该地布置堵击阵地,南逃之敌蜂拥而至,部队立即投入战斗,并开展政治攻势,敌人一触即溃,我军又俘敌数百人。战斗进行到29日14时许,师直属队和二一零团共俘敌第四军副军长李子亮、参谋长罗平野以下官兵2800余人,与友邻部队在泗安镇胜利会师。
二零八团和二零九团于28日夜冒着滂沱大雨,涉过水深齐腰的河沟,向独山攻击前进,29日拂晓与敌接触。我军以连、排为单位,对已乱了建制的逃敌猛打猛冲,穿插分割,打得敌人更加混乱,四散奔逃。二零八团大力开展政治攻势,溃散之敌纷纷缴械投降。二零九团七连连长李林,将全连轻机枪和各种自动火器集中在全连队形的前面,为部队杀出一条道路,占领制高点,然后由制高点向四面冲杀,经一个小时战斗,俘敌1200余人。该团五连副排长唐洪生,带领一个班俘敌300余人。战斗至16时结束,两个团共俘敌官兵4000余人。
在此期间,我第二十五军和第二十三军等部,也分别由郎溪和溧阳等地向广德东北部之敌出击。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于28日拂晓,由郎溪的高井庙、火房村出发,向东出击,当日中午到达门口塘追上了南京、镇江逃敌。到29日止,该师共歼敌5000余人。第七十四师在郎溪县城和广德的戈场、凤凰桥、北苍溪地区歼敌3000余人。第三十军先头部队八十九师,28日赶到广德以西,随即向东北出击,参加围歼战。第二十三军六十八师由戴埠向泗安进军途中,29日晨在流洞桥与敌第四军九十师遭遇,激战数小时,全歼该敌,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该军第六十七师追敌至长兴的槐花磡,俘敌3000余名。
解放军指战员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关键战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英雄气概,发扬“跑得、打得、饿得”的勇猛顽强作风,实施快追、快截、快堵的战法,终于将南京、镇江南逃之敌第四、第二十八、第四十五、第六十六军等部围歼于广德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取得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封电报,广德党组织和游击队大力支前
在广德境内活动的太滆分工委和路南分工委,早在解放军渡江之前,就根据中共皖南地委和苏浙皖边工委的指示,部署迎接大军渡江和准备接管城市等工作。他们从收音机里收听到大军渡江的消息后,群情振奋,奔走相告。太滆分工委主办的《太滆电讯》立即以快报形式报道了这一特大喜讯,在根据地广为散发,并派人把它送到尚未解放的广德县城。分工委兵分三路,下山迎接解放军,接管城市。下属的山北区委及时派人去广德邱村保护和接收国民党政府的粮库,布置每个保准备十名熟悉地形和路线的人给解放军当向导。路南分工委副书记许道珍和柏垫中心区委书记史纪昌奉命接管广德。26日,史纪昌率游击队向广德县城进发,第二天进城与驻广德的第九兵团供给部长取得联系。28日,许道珍进城,成立临时政权机构,组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
广德群众自愿为解放军作向导
为了支援前线,地方与部队共同组织了广德县支前委员会,主任由九兵团供给部长担任(兵团供给部长很快随军东去,职务由先后经过广德的军供给部长代理);副主任由许道珍和军供给部长担任,史纪昌及各师供给部长担任委员。在4月28日至5月6日的八天中,广德共接待了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第三十三军等九个军的部队。由于过境部队太多,支前工作十分繁忙,但大家情绪很高,废寝忘食,日夜工作,为解放军供应了大量的粮食,仅邱村一个区,就为解放军提供粮食400多万斤。其中包括国民党政府邱村粮库的粮食320余万斤,向群众借粮上百万斤,游击队征的2万余斤。城关一地也筹集了40余万斤。由于支前工作做得及时,解放军在广德歼敌和休整期间,粮食从未发生问题。广德人民对部队的大力支援,为夺取围歼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座纪念碑,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
杨家店烈士陵园位于广德市新杭镇彭村社区南山水库旁,陵园树木葱郁,庄严肃穆。主要安葬郎广围歼战牺牲的革命烈士。
全军展开后,二九三团由步家祠堂向大院子、鸦鹊岭方向之敌发起攻击,于郑家山地区全歼敌六十六军第十三师主力。部队迅速向前推进,在陈顾、永渡冲、永茂冲等地大胆穿插分割,追开逃敌。大批俘虏兵扛着解放军缴获的枪炮,不断从前线被押送到收容所来。战斗至午夜结束,全团共毙敌120余人,俘2600余人。二九零团于东大木桥兵分三路向敌猛烈攻击,在杨邯桥彭村、杨家店、西门桥等地歼灭了大量敌人,三营乘胜向毕家店子方向发动攻击,三营七连一个班在该地南侧突然遭到敌人一个营有组织的抵抗,随即向这个班发起反击。全班战士顽强地坚守阵地,与敌人死打硬拼,没有后退一步。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枪托与敌人格斗,最后就拳打脚踢、抱摔牙咬跟敌人死拼,全班13人全部牺牲。
尔后,二九零团集中兵力猛攻这股敌人,又受阻于敌阵地之前。为了全歼该敌,九十七师指令二八九团一营由广德城北七里店向毕家店子侧后作迂回包围攻击,在沈家渡歼敌2000余人,对毕家店子之敌形成包围态势。黄昏,敌人不敢再战,向北逃窜。二九零团当即发起进攻,猛追逃敌,在界牌村歼敌2000余人。该团三营九连一个战斗小组,夜晚渡过一条两人深的小河, 突入敌六十六军一八五师五五五团指挥所,活捉敌团长,迫使他命令团部和特务连、重机枪连缴械投降。29日拂晓前,三十三军兵分三路向独山方向前进,中午12时会合于独山,捕获歼敌千余。在两天的战斗中,全军共歼敌14900余人。
战斗结束后,地方政府和群众把牺牲的革命烈士集中安葬, 1977年,由于原来杨邯岭的烈士墓地势较低,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容易被水淹。鉴于这一情况,当时的广德彭村公社做了个决定:将烈士墓迁移到杨家店。2013年,当地政府重修烈士陵园,并迁移了原来埋葬在其他地方的烈士遗骸到这里安葬。烈士墓葬有47位郎广围歼战牺牲烈士。
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个渡江连的通讯老兵一路追寻来到广德,寻找郎广围歼战中牺牲的连长。这位老兵前后来了两次,终于在这个烈士陵园里找到了连长的名字,了却了多年心愿。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多年前,一位埋葬在此的烈士后人找到了这里,迁走了该烈士的遗骸。这里成为了广德市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作者工作单位:广德市党史地方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