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3日,双堆集战役正式打响,时任中野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杨勇再次面对他的老对手胡琏。早在1946年10月,两人在章缝集就曾交锋。当时杨勇担任中野第七纵队司令,奉命率部攻击占据章缝集的国军整编第11师第32团。整编第11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全部配备美制武器,战斗力极为强大。虽然32团只是一个团的编制,但兵力却超过3000人,并且拥有数量远超七纵的重炮、重机枪及自动火器。
战斗开始后,尽管七纵兵力上占优势,但火力却远逊于敌军,因此作战异常艰苦。最终,凭借小分队包围和迂回战术,以及巧妙的挖掘战壕突破敌防,七纵四个营共计1000多人突入村庄,占领了五个院落,与敌军形成胶着对峙。杨勇见势,立即命令纵队主力沿突破口深入村内,但敌军凭借火力优势迅速封锁突破口,突入村内的士兵在敌军连番反扑中付出了惨重伤亡。
此时,单靠七纵已难以打破僵局,中野遂将第三纵队投入战场。两个纵队联手后终于突破包围,进入章缝集,与敌军展开逐屋争夺。到了10月7日清晨,32团终于撑不住,一营营长牛镇江带领残存的200余人弃守逃离。团长张慕贤仅余300余人苦苦支撑,眼看就将全军覆没。正当此时,胡琏派出的援军突破了中野的阻击,成功冲入章缝集。
与此同时,胡琏的主力部队和邱清泉率领的第五军也逼近战场。在兵力压制下,中野被迫撤退。至此,历时五天的章缝集战斗落下帷幕。战斗中,中野部队歼灭敌军2500余人,虽然32团几乎全军覆没,但七纵和三纵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超过4000人,杨勇的爱将、十九旅旅长吴大明更是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章缝集战斗是杨勇与胡琏的首次交锋,整编第11师强悍的战斗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年多后,双方在双堆集战场再次相遇。此时,杨勇已任中野第一纵队司令,胡琏则担任国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整编第11师恢复原编号,改称第十八军。与章缝集大战不同的是,此时第十二兵团已被中野部队团团包围。然而胡琏本人却不在包围圈内。因竞争第十二兵团司令失败,他以牙痛为由前往上海。蒋介石为了救援第十二兵团,派小飞机空投胡琏回双堆集。
此时第十二兵团被中野围得如铁桶一般,胡琏已无力扭转战局,只能坚守到底。经过长达23天的激战,第十二兵团最终被全歼。战役最后阶段,杨勇向三个师长下达死命令,要求他们猛攻猛冲,务必活捉胡琏。遗憾的是,胡琏乘坐坦克成功逃脱,而黄维和吴绍周则双双被俘。
副司令跑了,兵团司令被俘,本应是喜事一桩,但杨勇却表示:我们宁愿活捉一个胡琏,也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原因在于黄维的影响力远不及胡琏。论资历与职务,胡琏逊于黄维——黄维为黄埔一期毕业,曾任第十八军军长,而胡琏是黄埔四期,且曾任副师长。但论在国军内部的影响力,胡琏远非黄维可比。
解放战争期间,胡琏率领整编第11师多次给华野和中野制造麻烦。张灵甫兵败后,华野将胡琏视为主要对手,誓要消灭他,但多次都被他巧妙逃脱。双堆集战役时,国军名将寥寥无几,胡琏成为顶梁柱般的存在。若能在战场上活捉胡琏,将对国军士气造成巨大打击,是黄维无法相比的。正因如此,杨勇才说出“宁捉一个胡琏,也不要十个黄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