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号称后金粉碎机,打得努尔哈赤难以招架,被清朝封杀300年
创始人
2025-09-15 08:33:20
0

众所周知,历史的书写往往由胜者主导,而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尤为突出,特别是在专注于记录历史的过程中。当一个新朝代建立后,几乎总会有专门的历史学者着手修订前朝的史书,而这些修史的内容到底会如何呈现,往往取决于当时统治者的意图和史官的笔触。新朝的统治者有时会对前朝进行轻微的抹黑,以彰显自己的胜利和正统性,偶尔也会删去前朝某些不合眼的历史人物,甚至让他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明朝末年的名将袁可立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袁可立不仅以其卓越的战功震慑了敌人,还多次让努尔哈赤这位曾被誉为战神的清太祖屡次败北,因此在清朝编纂《明史》时,他的名字竟被完全抹去!人们常笑称,袁姓在中国历史上似乎与清朝有着不解之缘:从明朝末年的“武三袁”——袁可立、袁崇焕、袁应泰三位英雄,连连抗击后金入侵,到清朝末年的袁世凯最终逼迫溥仪退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然而,在明末这三位抗清的袁氏将领中,袁可立差点就被清朝抹去,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当清军入关,建立满清政权后,清朝便开始着手修订《明史》,按照惯例,不论前朝与自己有多深仇大恨,新的政权都会为旧朝修史。修史这一行动甚至被赋予了继承正统、传承权力的象征意义。作为一个外族政权,清朝非常需要突出自己对“正统”的继承,而《明史》的编写对于清朝而言,无疑意义重大。

《明史》的编纂工作从顺治年间就已经启动,直到乾隆年间才正式完工,历时九十多年,书中涵盖了三百多卷内容,几乎可以说是详尽无遗。然而,这份详细的史书中,却始终没有袁可立的名字。虽然袁可立在明朝末年曾是位名将,且有着极高的声望,甚至单独为他撰写一卷史书也完全合情合理,但《明史》却没有提到他。这一切,或许只能归结为清朝对袁可立的深深忌惮,认为这个人物太过强大,足以威胁到他们的正统性,因此在修史时坚决将其抹去。

然而,历史是无法彻底抹去的。虽然许多古老的资料可能会随时间流逝而丧失,但《明史》撰写时距离今天不过四百年,依然有大量当时的文献记录幸存下来,这让后人有机会了解到袁可立这位忠诚、廉洁的贤臣,了解他在历史中的真实面貌。

清朝史书中对努尔哈赤的描写,几乎将其塑造成了一个百战不败、无所不能的英雄。正是因为他的勇武,才让明朝人深感恐惧,许多人见势不妙时纷纷投降,认为对抗无望。这里面的春秋笔法尤为高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史官的编纂手法交织在一起,往往让人难以分辨真假。虽然的确有不少人因清军势大而投降,但努尔哈赤并非不可战胜,事实上,他曾被袁可立打得连连败北,屡屡感到尴尬与愤怒。

袁可立不仅是明末朝廷的忠臣良将,他在当时官场上也因其公正严明而备受称赞。身为一位出色的文官,他不仅断案公正,还曾亲自处理“董范之变”这一江南的重大事件,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裁决。而且,袁可立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毫不畏惧权势,敢于打击那些让百姓苦不堪言的权宦。他的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甚至被称为“青天”,成为百姓心中的正义象征。

袁可立的抱负远不止于官场,他深知明朝的北方正遭遇后金的严重威胁,国家危机四伏。于是,在朝廷无人愿意负责北疆防务之时,袁可立毫不犹豫地上书提出七条军事建议,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采纳。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袁可立被任命为边疆守将。这一职务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个苦差事,但对于已经深谙官场险恶的袁可立而言,正好是一个躲避政治风波、展示才能的机会。

然而,袁可立并未料到,自己在边疆的表现竟成为了清朝威胁的源头。努尔哈赤当初并未看重这位文官将领,认为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打仗完全是来送死的。但当袁可立真正执掌兵权后,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增,金军屡屡败北。袁可立的胜利让努尔哈赤的信心开始动摇,心态渐渐失衡。

在这段时间里,金军曾经占领的城池被袁可立夺回,努尔哈赤企图西进的战略也因此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袁可立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这一事件让努尔哈赤感到极大的耻辱和愤怒。刘爱塔背叛后不仅为金军失去了一员将领,甚至引发了金军内部的大规模震荡,许多汉人将领因此被杀,金军的内乱可谓自我崩溃。

这场败局让努尔哈赤对袁可立以及汉人充满了仇恨,而这种情绪也传递到了清朝建立后。清朝的统治者们深知袁可立对祖先努尔哈赤形象的严重损害,因此他们在修订《明史》时,干脆将袁可立的名字彻底抹去,这不仅是为了隐瞒历史真相,更是一种政治上的报复。

相关内容

9月17日至12月31日 ...
记者从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福州高速公路支队获悉,因道路施工需要,9...
2025-09-15 09:36:46
原创 ...
公元1141年十二月,南宋的都城临安,静谧的西湖边。 一夜之间,...
2025-09-15 09:35:03
原创 ...
好的,我帮你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
2025-09-15 09:34:32
原创 ...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丰富了...
2025-09-15 09:34:28
原创 ...
1947年4月,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改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长官职...
2025-09-15 09:34:16
原创 ...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苏联经历了一场惨烈且令人震惊...
2025-09-15 09:34:09
原创 ...
岳飞,历史上著名的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不仅是华夏子孙心中的爱国象...
2025-09-15 09:33:1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第21篇和大家见面了。 关于长...
2025-09-15 09:32:57
原创 ...
明朝的巅峰时期 明朝自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便拉开了...
2025-09-15 09:32:46

热门资讯

【文博庆阳·文博观察】蒙恬墓在... 《陇东报》2025年6月18日四版 蒙恬墓在正宁县的历史依据与多维探讨 作为秦朝时期的杰出将领,...
原创 府... 好的,我帮你将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字数大致不变,同时适当增加细节和描述,丰富内容。以下是改写...
原创 海...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中,苏中沿海的某片区域,一直充斥着一个叫孙二虎的海匪,他的声名远扬,给当地民...
原创 同... 说起岳飞,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中兴四将”之一,一生致力于保卫南宋疆土,立下了许多赫...
原创 一... 前言: 那一年的西域,匈奴首领郅支单于心怀满腔怨恨,悄然撕毁了与汉朝签订的和平协议,残忍杀害使者,...
原创 长... 长平之战,秦国的白起大破赵军,斩杀了45万赵国降卒,给赵国致命一击,几乎断送了赵国的未来。赵国从此元...
原创 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陕北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的规模...
原创 五... 在那个充满传奇的三国时代,五虎上将无疑是最为人瞩目的英雄人物。关羽的忠诚与义气、赵云的英勇与机智、张...
原创 民... 当褪色相纸漫染油彩,民国的轮廓在明暗交界线间骤然苏醒,这组上色老照片,像被时光浸泡的显影液,每抹斑驳...
原创 副... 1945年10月,国民党第十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在邯郸战役中果断选择起义,瞬间扭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