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陕北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的规模和影响,只批准了三个师的编制,每个师员额限定为15000人。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三位师长所统领的兵力均不足两万人,而由萧劲光担任司令的留守兵团人数更少,只有几千人。彼时,八路军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落后于日军,难以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展开持久的阵地战。针对这一情况,毛主席特别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策略,强调灵活机动,以小规模部队打击敌人。
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深入敌后,逐步开辟起抗日根据地。当地百姓在日军残酷统治下苦不堪言,八路军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八路军主动发起对日军的袭击,先后夺回了不少被敌人占据的城镇。在不断打击敌军的同时,八路军自身力量也迅速壮大。以杨成武为首的独立团挺进华北,不到一个月时间便从日寇手中夺回了七座县城,兵力也从最初的3000人扩充到8000余人,随后被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
此时,若单看官职,杨成武已和三位主力师师长平起平坐,但他实际统领的兵力与三位师长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由于八路军整体编制有限,一些有能力的干部无法进入三大主力师任职,这些干部大多经过长征考验,实力不俗。为了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毛主席创新性地让他们以游击教官的名义深入敌后组建队伍。被派往敌后的游击教官中,秦基伟表现尤其出色,他抵达山西平谷后,迅速组建了一支队伍,并迅速发展到5000人规模,形成了秦赖支队。
八路军刚成立不到一年,兵力便扩充了数倍,杨成武和秦基伟已统领不少兵力。但有一位八路将领更为厉害,早在1938年8月时,他就已经掌握了十万大军。此时,论统兵数量,三位主力师长都无法与他相比。这位将领正是宋时轮。宋时轮资历深厚,虽然未参与三大起义,但他入红军时就带着一支队伍,毛主席戏称他为“一方诸侯”。
红军时期,宋时轮曾任师长和西方军参谋长,时任西方军司令的是陈毅元帅。长征抵达陕北后,宋时轮任军长。八路军成立初期,由于编制紧张,许多干部被降职使用。宋时轮被降三级,从28军军长变为120师358旅716团团长。上任不久,他便被派往雁北独立指挥,兼任雁北支队长和政委。在任期间,宋时轮利用游击战、伏击战和奔袭战术,多次袭击日军的辎重运输队和后方仓库,取得显著战果。
日军多次遭受雁北支队袭击,恼羞成怒,三次出动数千兵力对雁北支队实施多路围剿。宋时轮采取坚壁清野策略,同时留部分兵力牵制敌军,率主力突破包围,专门攻击日军运输补给线。日军在根据地找不到补给,运送车队屡遭伏击,陷入极大困境,不得不仓皇撤退。宋时轮乘胜追击,与敌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
从1937年10月至1938年5月,短短八个月内,宋时轮率部与日军激战百余次,击毁日军汽车390余辆,消灭敌军数千人,兵力也大幅增长。1938年5月中旬,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邓华为政委。4纵成立不久,便接到向冀东挺进、配合冀东大起义的任务。经过艰难转战,4纵顺利抵达冀东,与高志远、李运昌等人领导的抗联武装并肩作战,短时间内收复包括迁安在内的9座县城。
冀东不仅物产丰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在此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八路军即可有效牵制日军南下路线。形势大好之际,毛主席决定成立冀察热辽军区,任命宋时轮为军区司令,负责建立覆盖2000万人口的冀察热辽抗日根据地。冀东抗联武装人数近十万,均归宋时轮指挥,加上4纵兵力,使他统兵总数达到十万人。
当时是1938年8月,尽管八路军三个师均有显著发展,但无一师兵力超过十万,宋时轮成为八路军中统兵规模最大的将领。因冀东抗联大部分是未经严格军事训练的农民,战斗力有限,毛主席希望宋时轮依托雾灵山建立根据地,分批整训抗联部队,尽快提升战斗力,以应对敌军反扑。
但宋时轮认为雾灵山地域广阔且人口稀少,部队的补给困难,他计划转向热河都山地区,该地曾有东北抗联活动,群众基础较好。毛主席尊重前线将领意见,认可其判断,批准了宋时轮的计划。不久,宋时轮率4纵和抗联主力向都山挺进,但在翻越长城时遭到关东军阻击,不但未能突破,反而损失惨重,被迫撤回冀东。
日军紧追不舍,八路军失去平原青纱帐掩护,陷入被动。宋时轮认为冀东已难以坚守,决定率4纵和抗联向平西撤退,准备整训后再图反攻。撤退途中遭日军多次拦截,损失惨重,数万抗联部队仅剩三千余人成功撤至平西。随后,毛主席派萧克赴平西,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及冀东三地抗日武装。
萧克到任时仅携带百余人,主要为抗大毕业学员,挺进军骨干仍为宋时轮支队、邓华支队及高志远率领的冀东抗联支队。萧克与邓华、高志远交往甚少,仅与宋时轮曾为120师上下属。为确保令行禁止,萧克上任后在平西进行了整军。整军期间,高志远提出率部打回冀东的请求,但萧克未予批准。
不久,高志远的秘书揭发他“勾结吴佩孚,准备叛变投敌”,此罪名当时极为严重。萧克下令将高志远逮捕,准备严惩。宋时轮因与高志远在冀东共事甚久,了解其为人,坚信其无叛变之意。尽管秘书揭发,高志远未被控以确凿证据。宋时轮多次反对严惩高志远,并与萧克多次争辩,最终高志远仍遭处决。
萧克整军旨在实现绝对统一指挥,宋时轮多次与其意见不合,影响协调。随后宋时轮因曾带头从冀东撤退被严肃追责,受到重处分,离开平西返回延安。不久百团大战爆发,宋时轮未获重用,长期处于“冷板凳”状态,直至抗战胜利后被调往山东,担任陈毅的参谋长。1955年授衔时,萧克和宋时轮均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