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启秦国霸业第一人的秦穆公,为什么成了秦国的罪人?
创始人
2025-09-15 09:34:32
0

好的,我帮你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尽量相近:

---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可是非常有名气的,他在春秋时期的霸主中,与齐桓公、晋文公齐名,这个人就是开启秦国春秋霸业的秦穆公。

提起秦穆公,只要稍微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会立刻联想到他“春秋五霸”的辉煌称号。确实,在秦国崛起的历程中,秦穆公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不仅是秦国崛起的标志性人物,还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长期以来他都是秦国唯一一个能被广泛认可的伟大君主。

在秦穆公之前的近百年里,秦国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较为落后,主要生活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的自我竞争中挣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中原地区的联系非常有限,秦国既没有显赫的战功,也缺乏被人铭记的杰出人物。中原诸侯对秦国往往抱有成见,认为秦人落后、愚昧且文化水平低下。

秦穆公在位将近四十年,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四处征战,逐步征服和控制了西方的戎族部落,最终成为周天子认可的西方霸主。此时的秦国与以往截然不同,它已经成长为西方最强的诸侯国。放眼整个天下,秦国已跻身能够担当大任的强国行列,与齐国共同构成诸侯中的第二梯队,仅次于晋国和楚国。加之秦穆公积极参与诸侯间的国际事务,秦国的政治影响力大幅提升。

秦国后代对秦穆公充满了敬意和自豪。比如后来实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在提到这位祖先时就说道:“我祖上也曾辉煌过,秦穆公时代称霸西戎,天子诸侯都对他心存敬意。”

西汉名臣贾谊在他的名篇《过秦论》中写道:“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这句话明确表明,秦穆公为秦国奠定了成为大国的坚实基础。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也曾评价道:“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这说明秦穆公之所以能成为贤明君主,关键在于他善于识人善用人才。

然而,司马迁对秦穆公的评价却带有矛盾色彩。他首先肯定秦穆公的功绩:“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这是对他丰功伟绩的高度认可。

紧接着,司马迁又提出批评:“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他认为秦穆公未能成为诸侯盟主,是因为他在临终时不惜带走贤良大臣一同殉葬,导致国家失去了重要人才,从而无法继续向东扩张。

秦穆公去世后,竟然让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随葬,陪他一同进入坟墓,这史称“三良殉秦”。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秦穆公在后世的形象,让他原本的贤君名声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了秦国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地位。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三良”与秦穆公究竟有什么矛盾?秦穆公真的像历史记载的那样珍视人才吗?

殉葬制度,也叫“人殉”,是古代极其残酷和野蛮的陋习之一。它在世界许多文明中曾广泛存在,在中国更是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几千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正式废止。

殉葬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奴仆、妻妾、侍从、厨师、乐手等一并随葬,成为死者阴间的陪伴。

商朝是中国殉葬现象的高峰期,河南安阳殷墟一座墓葬中,曾发现多达164具陪葬者遗骸,其他坟墓和祭祀坑也有大量陪葬者的遗迹。

周朝的殉葬风气虽然有所减弱,但仍未根除。例如,出土的著名文物“曾侯乙编钟”的墓中发现了23具殉葬女性骸骨,显示当时仍有较多陪葬者。

到了春秋中后期,随着文明的发展,殉葬制度逐渐被诸侯国抛弃,认为这种做法太过残忍不合人道。即便仍保留殉葬,也大幅缩减陪葬人数。比如晋景公,就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他殉葬的小太监是因为所谓的“神示”而陪葬。

然而,秦国地处偏远,文化与中原尚有差距,因此在殉葬制度上一直保留较为原始和残酷的传统。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显示,秦国历代君主殉葬人数都是诸侯国中最多的。

例如,秦武公去世时,有66人陪葬。执政平庸的秦景公墓中竟发现186名陪葬者,成为已发掘的中国墓葬中人数最多的。至于秦始皇,其规模更是惊人,估计有成千上万人被殉葬。

不过,这些残酷之举虽然骇人,但与秦穆公的情况相比,还有所不同。

史料记载,秦穆公殉葬者共有177人,人数虽不及秦景公,但其影响恶劣程度却无人能及。其他秦国君主的殉葬者大多是奴仆、妻妾、侍卫,而秦穆公却让几位贤臣陪葬,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通常贤臣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政治和改革的继承者,理应保留下来辅佐后代君主,确保王朝稳定繁荣。但秦穆公却选择将三位贤臣一同殉葬,明显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

这三位贤臣不仅品德高尚,才华横溢,而且深受百姓爱戴。秦国民间流传着哀悼他们的诗句,其中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表达了人们对这三位良臣的无限哀伤和无奈。这首诗被收录在《诗经·秦风·黄鸟》中,至今传诵不衰。

既然三位贤臣声望如此之高,秦穆公为何仍执意要他们陪葬?或许是秦穆公心怀大志,期望死后仍能在阴间延续统治,于是把贤臣一同带走。加上秦国已有殉葬传统,贤臣也许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同意陪葬。

然而,这样的解释恐怕低估了秦穆公的智慧。

他绝非昏庸之君。能在动荡时代成就霸业的君主,必定极具才智和远见,放在今天也是人才中的佼佼者。难道他真的看不到让贤臣殉葬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们推测,秦穆公此举背后另有深意。

首先,很可能是为了确保政权稳定。

这三位贤臣功劳显赫、声望极高,甚至超过太子。秦穆公深知继承问题至关重要,担心太子难以驾驭这三位贤臣,引发权力斗争,导致朝政动荡。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废立君主的事频频发生,政局极不稳固。

于是秦穆公选择先行带走三位贤臣,防止他们在自己死后成为太子政权的威胁。历史上类似的先例不少,比如汉武帝临终前逼死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防止她掌控朝政引发权力争斗。

其次,秦穆公也可能借此给太子立威。

这是帝王权术中的高明手段。秦穆公生前确立了陪葬愿望,丧事由继任者秦康公处理。秦康公完全有权赦免这三位贤臣,让他们继续辅佐自己,赢得人心,增强政权稳定性。

然而秦康公未能理解父亲深意,执意执行陪葬,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在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这件事有所议论。苏轼曾评论说:“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暗示秦穆公在生时已很重视贤臣,不太可能随意让他们陪葬。必有深层原因。

但秦康公难以抉择:既要尊重父命,又怕让贤臣殉葬伤害政局稳定。

最终只能让三良随葬,以免引发更大争议。

秦穆公死后,直到战国时期秦孝公执政,秦国再无能与之匹敌的明君。曾经风光无限的秦国发展势头戛然而止,渐渐失去春秋时期的二等强国地位,不但未能在逐鹿中原的争霸中崭露头角,还屡次被晋国击败,战国初期更是多次败于魏国。

秦国的沉寂与秦穆公的殉葬政策密切相关。

或许有人觉得,殉葬三良不算大事,人才缺了再招不就得了。但你想想,若你是辛苦多年苦读的青年才俊,看到秦国君主随时可能让贤臣陪葬的制度,你还愿意来吗?即使给你丰厚待遇,谁也不想为陪葬送命。

更何况,这三良都是秦国本土人才,连自家人都不能善待,其他诸侯的人才又怎会愿意投奔秦国?秦国本就相对落后,人才稀缺,这样的殉葬制度无疑吓退了大批潜在贤才。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各国兴衰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秦国人才流失,发展自然受阻。

不仅外来人才望而却步,就连秦国本土贤臣,也因惧怕被陪葬,渐渐不敢施展抱负。

为什么?秦穆公都敢让贤臣殉葬,后来的君主岂不会效仿?能干的大臣反而容易被牺牲,这无疑打击了官员们为国尽忠的积极性,大家宁愿低调平庸,避免成为下一个殉葬对象。

这一点,恐怕是秦穆公未曾料到的惨重后果。他虽生前功勋卓著,却因殉葬三良,毁了自己的声誉,也断送了秦国两百多年的辉煌发展。

特约撰稿人:林洛菲

编辑:凉三

《历史人物B面》节目策划人:文杰 程勇

---

你觉得这样改写怎样?如果想要调整语气或风格,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9月17日至12月31日 ...
记者从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福州高速公路支队获悉,因道路施工需要,9...
2025-09-15 09:36:46
原创 ...
公元1141年十二月,南宋的都城临安,静谧的西湖边。 一夜之间,...
2025-09-15 09:35:03
原创 ...
好的,我帮你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
2025-09-15 09:34:32
原创 ...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丰富了...
2025-09-15 09:34:28
原创 ...
1947年4月,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改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长官职...
2025-09-15 09:34:16
原创 ...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苏联经历了一场惨烈且令人震惊...
2025-09-15 09:34:09
原创 ...
岳飞,历史上著名的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不仅是华夏子孙心中的爱国象...
2025-09-15 09:33:1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第21篇和大家见面了。 关于长...
2025-09-15 09:32:57
原创 ...
明朝的巅峰时期 明朝自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便拉开了...
2025-09-15 09:32:46

热门资讯

长青|第23届马来西亚默迪卡高... 2025年9月13日,第23届马来西亚默迪卡高尔夫邀请赛总决赛(Merdeka Golf)在北京成功...
东京田径世锦赛百米飞人大战“新... 新华社东京9月14日电(记者吴俊宽、王子江)东京田径世锦赛14日共产生6金,其中牙买加选手塞维尔在男...
原创 田... 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的赛场上,中国代表队的整体表现虽然未能实现奖牌突破,但运动员们展现出的竞技状...
原创 “... 1941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全球时,苏联却正悄然上演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黑暗历史。这一事件的主...
原创 悲... 摩天岭的传奇与较量 摩天岭,这片云雾缭绕的高山,古往今来始终是英雄辈出的战场,然而就在这一刻,它却...
原创 大... 当我们提起“格格”这个称呼时,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还珠格格》那群活泼、可爱的女性角色。记...
原创 诸... 作者:林淼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得好:乱世造英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三国时期堪称一个战乱频繁、风云变...
当长沙遇见非洲,湖湘以一场博览... 湘江潮涌,万商云集。 2025年6月的长沙,以开放之姿擎起中非合作的巨幕——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此...
原创 为...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在赵国45万大军的全军覆没中落下帷幕,成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原创 百... 上古八大姓:解码中华文明基因的姓氏密码 一、从母系氏族走来的姓氏源头:八千年前的血缘印记 在河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