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人,都是历史的热爱者。在上学时,其他课程的内容我并没有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唯独对历史课充满了兴趣与专注。看了无数古装剧后,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个朝代如秦、汉、隋、唐、元、清的服饰风格各具特色。在众多朝代中,清朝的装扮显得格外独特,尤其是男性,几乎人人都有那一条飘逸的长辫子。
然而,在此之前,男人们并不会留辫子。自满族人入关后,这种长辫子成为了清朝的一大标志,直到近代这种风俗才最终被废除。那么,满族人究竟为何要将头发绑成辫子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溯至满族的祖先,他们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女真族。关于他们为何不裁剪头发,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他们崇尚“身发体肤,受之父母”,因此都以蓄发蓄须为美德;其二则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东北寒冷的地区,长发有助于保暖。考虑到他们日常的骑马与狩猎活动,长发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不便,这也促使他们选择将头发编成辫子。
虽说这是满族人的传统发型,但汉族人并不这样。清朝入关后,为了实现全国的统一形象,并彰显满族的威望,满清政权强制要求汉人也采用相同的发式。因此,便出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为了保全性命,汉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一改变,最终演化成我们熟悉的清朝人形象。
不过,留长辫子洗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放在现代,若是头发稍微长一点,两三天不洗都会感到不适,何况是那种比肩膀还长的辫子?清朝人又是多久洗一次头发呢?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有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洗头。通常在寒冷的冬天,他们几乎不会洗头,到了夏天,也不常洗澡,一个月洗一次已经算是不错了。对于饥荒中的流民而言,洗头的想法更是奢侈。
再看那些官员,由于辫子较长,洗起来确实麻烦,所以他们多是在桶中洗澡的同时顺便洗头。更有特殊情况,比如皇宫中的亲王去世时,整个国家都处于哀悼之中,这些官员在一百天之内都不能洗头。
想象一下,这种感觉根本令人难以忍受。倘若放在今日,不说一个月不洗,若是两三天未洗,空气中都能嗅到异味。而像他们那样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洗头,那种味道的想象,真是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