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3月27日,首相岸田文雄在日本防卫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场极具意义的讲话,直言不讳地警告道:“今天的乌克兰或许就是明天的东亚,鉴于此,日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岸田文雄早在3月21日便访问了乌克兰,此次出行不仅对他个人的政治生涯具有非凡意义,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由日本首相踏足战区,这一历史性事件无疑为此次出访增添了更为深远的背景。
历史一再证明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当日本在军事与经济上变得“强大”时,其潜藏的侵略本性便会迅速暴露。其攻击目标总是集中在周边的邻国,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都未能逃脱其侵略欲望的范围。早在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曾向朝鲜国王提出请求,试图借道朝鲜进攻中国。然而,朝鲜拒绝后,日本随即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最终迫使清朝出兵协助朝鲜,成功抵抗了日本的侵略。然而,尽管清朝出兵支援,战争的结局依然是丰臣秀吉的惨败。
进入19世纪末,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了日本对中国侵略欲望的又一次体现。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发动了突如其来的攻击,摧毁了中国北洋水师的整个舰队,清朝政府遭受了严重打击,甚至被迫割地赔款。紧接着,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北京沦陷,圆明园被焚毁,日本也在此过程中参与了对清朝的攻势,再次加剧了清政府的困境,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再次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这一侵略战争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代价。这场长达14年的战争不仅让中国的土地沦为战场,日本侵略军横行其间,犯下了数不胜数的罪行,最终导致了三千万以上的伤亡,给中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二战后,尽管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不得不屈从,但日本对中国的轻视依然存在。日本一直认为,美国是唯一打败过它的国家,而对中国则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态度源于其对历史的误读,使得日本民族产生了一种错误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天生强大,视周围国家为可任意压制的对象。在这一心态下,日本将力量和压迫视为核心价值,忽视了仁义和道德的重要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仅为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且只有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一半多一点。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日本四面环海,地理上缺乏战略纵深,且自然资源贫乏,极度依赖进口。若日本真的妄想成为下一个“乌克兰”,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任何中美或中日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对于日本而言,可能比乌克兰所遭遇的情况更加严重且无法承受。
如今,尽管日本自卫队的军力相当强大,装备了大量先进战机,如数十架F-35战斗机,以及超过400架F-15和F-16等主力战机,同时拥有40多艘现代化驱逐舰和潜艇,其陆上自卫队兵力接近14万,空军与海军自卫队的兵力各自接近5万人,日本自卫队的士官体系也相当完善,确保现役军人都有专业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自卫队还可迅速扩编,人数从25万增至75万。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也不会成为日本永远的“保护神”。在关键时刻,美国可能反而对日本造成致命打击,完全剥夺其财富与资源。如果日本继续违背忠诚,随美国对抗中国,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14亿中国人民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未来必定会与历史进行彻底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