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备的义弟,张飞以其勇猛的气概和忠诚著称,堪称一个万夫不当之勇的英雄人物。张飞强抢夏侯氏为妻的事件,大约发生在公元200年之后。此时的刘备刚刚离开曹操,转投袁绍,而衣带诏事件不久前发生,刘备刚开始了与曹操的疏离。在这一时期,张飞正随刘备驻守小沛,而夏侯氏可能也在家乡谯县生活。谯县地理位置靠近徐州与许都,且是夏侯家族的发源地。因此,极有可能在刘备领军前往徐州的途中,张飞偶然遇到了年仅十三四岁的夏侯氏,并将她强行抢为妻子。至于夏侯家族没有报复张飞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夏侯渊当时并未得知是谁抢走了侄女。由于古代通讯工具的匮乏,夏侯氏被张飞劫走时,是独自一人前往山中打柴,毫无目击者。夏侯家族自然难以猜测背后的真相。他们可能认为夏侯氏是被四处作乱的匪贼抢走,或者由于战乱早已不幸遇难。换句话说,当时的夏侯家族并未将夏侯氏的失踪与名不见经传的张飞联系起来。同时,当时的曹操正忙于与袁绍的激烈战斗,身为曹操亲信的夏侯渊,频繁穿梭于兖州、豫州、徐州等地运送粮草,根本无暇顾及侄女的安危。
其次,张飞行踪飘忽不定,这也使得夏侯渊无法报仇。即使夏侯渊得知了侄女被张飞劫走的真相,想要寻找仇人报仇,他至少得知道张飞的具体位置。然而,在张飞带走夏侯氏后不久,曹操便对徐州发起了攻击。败退后的刘备迅速带领张飞逃往北方投靠袁绍,张飞与夏侯氏一直处于四处流亡的状态。刘备和张飞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下一站,何况夏侯渊能轻易得知他们的行踪。即使曹操的官渡之战胜利后,夏侯渊依然没能找到张飞。张飞逃往南方投奔刘表,夏侯渊继续忙碌于北方的战事,根本无暇为侄女复仇。
再者,夏侯渊的主要精力一直都集中在战争上。直至公元202年,曹操和刘备的战斗再次爆发,夏侯渊亲自领军与刘备在荆州对峙,结果败给刘备。而在此后的战争中,张飞岂会轻易将自己的妻子交还给夏侯家族?此外,夏侯渊忙于征战,始终无暇顾及私人恩怨,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曹操的事业中。可见,张飞和夏侯家族之间的恩怨已经渐渐被遗忘,夏侯渊可能早已不再想着复仇。
实际上,夏侯氏嫁给张飞,夏侯渊并不反感。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局势动荡。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大势力盘踞一方,谁能最终统一天下尚且未定。夏侯渊深知自保之道,他可能意识到,无论刘备还是曹操最终统一天下,夏侯家族都能够通过与刘备结盟,确保自己的未来。因此,当他得知侄女成为张飞之妻时,或许反而对此持支持态度,毕竟这样一来,夏侯家族能够确保与刘备建立更加牢固的联系。
总结来说,尽管张飞和夏侯渊处于敌对阵营,但他们的婚姻关系依然未曾破坏双方的关系。甚至在夏侯渊去世后,夏侯氏依然请求张飞替她收殓叔叔的遗体,而刘备对此也未曾反对。这表明,刘备并不反感这层姻亲关系。换个角度来看,张飞娶夏侯氏为妻,夏侯家族的人也不会有异议。毕竟,夏侯氏嫁给了当时的豪杰之一,夏侯家族应该感到骄傲与高兴,而不是找仇报仇。
最终,夏侯霸之所以转投蜀汉,也正是得益于张飞与夏侯家族的姻亲关系。由此可见,夏侯渊从未报仇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夏侯渊不知道劫走侄女的究竟是谁,张飞行踪不定,他太忙于战争而无法顾及私人恩怨,而且他其实也乐于看到自己家族与刘备之间建立姻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