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亨,唐朝的一位皇族大臣,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八子。公元620年,他在武德三年被封为酆王。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李元亨被调任为金州刺史。不幸的是,他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去世,享年仅十四岁,并未留下后嗣。
李渊在成为大唐的开国皇帝前,有五个子嗣。随着他权势的增长,后宫逐渐增添了许多嫔妃,继而诞下多个子女。李元亨的出生日期在史书上有清晰的记载。李元亨的第七个哥哥名为李元昌,墓志铭中提到他诞生于武德二年。
尽管李元亨的年龄比李元昌小,但在武德三年同样被册封为亲王。因此,从这一点推测,他的出生时间也应是在武德二年,跟李元昌只相差了一点点。
作为李元亨的母亲,尹德妃在历史上声名赫赫。提到尹德妃,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她与李世民的关系相当紧张,她在皇太子与秦王的斗争中总是偏向皇太子,时常在李渊耳边谏言,这让李世民屡屡陷入困境。尹德妃被认为是触发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因素,事件发生后,她便销声匿迹,历史对她的记录也所剩无几。
李元亨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情况却在李世民登基后变得较为复杂。据《新唐书·高祖诸子列传》所述,贞观二年,李世民下令任命李元亨为兰店刺史,并命他出任边疆领地。历史上,通常亲王在成年后才会被派往地方治理;未满十八岁的亲王通常留在京城,由父母抚养。若亲王尚未满十八岁,多是定期巡视领地,史称“出嫁”。
李元亨出生于公元619年,即武德二年。而他被派出藩地的时间是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彼时李元亨虚岁不过十岁。这名年幼的王子离开父母,走向远方的领土,表面上看是荣幸,实际上则是李世民出于政治考量而将其迫出京城。
年仅十岁的李元亨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孤单无援。李世民之所以将李元亨送往边疆,显然是担心他可能成为皇太子余党的工具,这一决策是在深思熟虑的政治背景下作出的。虽然李元亨并未犯下任何罪行,且年纪尚小,但这样的境遇确实让人感到无奈。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虽然因其年幼而心生怜惜,便常遣使者前往慰问,并赠予金盏,企图减轻他在外的孤寂。
根据后来的历史记载,李元亨在被逐出京城四年后,终于孤苦无依地去世于其治下的领地。李元亨的悲惨命运,或许与其母亲尹德妃的处境息息相关。若是在李世民的位置上,谁都不愿意冒险留下李元亨在身边——这便是所谓的“皇家血脉最为残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