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那就是:“干啥啥不行,甩锅第一名!”今天,虫子天下要讨论的正是这句俗语的宠儿——姜维,他是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
或许有人会质疑,既然姜维如此出色,为何在诸葛亮去世后,他领导的蜀汉集团北伐魏国的战役多次失败?难道作为统军将领的他,真的是“甩锅第一名”吗?然而,如果你细心阅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恐怕这样的疑惑就不会存在了。
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姜维的表现的确让人觉得“干啥啥不行”,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甩锅第一名”。就拿他多次北伐魏国来说吧。虽然诸葛亮曾六度北伐魏国,且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多是出于客观因素,例如天时、地利等外部影响。相较之下,姜维的失败则完全源于他缺乏全局的战略思考能力。
虫子天下并不否认姜维是一位机智之士,擅长指挥打仗,正因如此,他才被诸葛亮选为自己的继承者。然而作为冲锋陷阵的将领,姜维的军事才能的确出色,可是与诸葛亮那种能够细致周全考虑敌方每一个举动的智力相比,姜维却显得远远不够。因此,虫子天下所言姜维“干啥啥不行”,是有其事实依据的,毕竟他的北伐魏国战役的真实情况摆在那儿。
至于被称为“甩锅第一名”,姜维更是无人能敌。举个例子,当他围困住司马昭于铁笼山时,他不仅把失败的可能性抛给了诸葛亮,书中写道:“却说姜维在山下困住魏兵,谓众将曰:‘昔日丞相在上方谷,不曾捉住司马懿,吾深为恨;今司马昭必被吾擒矣。’”如果此次战斗他赢得胜利,自然会被赞扬为天才指挥;但若失败,姜维就会毫不犹豫地指出,连诸葛亮都无法对付司马家族,更何况他自己呢?
再比如,邓艾在祁山构筑长蛇寨,而姜维显然无法找到破解之策,依然将责任推给了诸葛亮。书中写道:“此寨形势绝妙。止吾师诸葛丞相能之;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在姜维的眼中,诸葛亮的智慧成了自己无能的遮羞布。
尤为出彩的“甩锅”行为,便是在姜维屡次失败之后,尤其是在被邓艾击败后,甚至导致大将张嶷战死、士兵伤亡惨重,这时姜维被蜀中将士指责时,他竟然将过错再次推给了诸葛亮,书中记述道:“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在这里,诸葛亮因失败而自贬,与姜维的上表请求显然没有实质性差异,诸葛亮的贬职在祝贺与否中保留了丞相之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失去权力,而姜维则在自保的同时,显得更为渴望权位。
看到这些,真让人感到,假如诸葛亮在世,他可能会因姜维的表现而心中愤懑。姜维虽然缺乏能力,却频频将诸葛亮作为替罪羊,若诸葛亮还在人世,怎能不感到自己失算,认为当初选定姜维为接班人实在是个错误。姜维实在是“干啥啥不行”,偏偏拿诸葛亮当成自己的遮掩者,难道诸葛亮在世,还能不因之气结于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