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5年,在辽国版图内,女真部落逐渐崭露头角。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女真部落成功建立了金国,并开始组织武装力量反抗辽国的统治。这一新兴势力的崛起,瞬间打破了辽国和北宋之间经过百年辛苦维持的和平局面。当北宋目睹辽国在金国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时,昔日被辽国压迫的阴影浮现心头。于是,在宋徽宗赵佶的主持下,北宋迅速派遣使者通过海路寻求合作,前往金国,与之缔结了名为“海上之盟”的协议,共同策划对辽国的夹击。在这次同盟中,北宋提出了唯一的要求—一旦合作消灭辽国,便希望能够重新收回自辽国占领以来一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当时,金国与北宋并未直接接壤,对北宋的了解也显得浅薄,只知道辽国南边存在一个富饶的大国。当金国得知北宋派遣使者来结盟的消息时,意识到能够获得如此强大的支持,立刻同意了共同讨伐辽国的提议。随着宋金同盟的成立,金国把主要的军事焦点锁定在长城内,而北宋则高举重新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旗帜。金国的军队凭借压倒性的战斗力,迅速占领了辽国的重要城市,包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然而,辽国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在混乱中逃入茫茫草原,行踪难觅,此时辽国看似已经在形势上宣告灭亡。
金国的军队一路推进,直至燕山以北时却停下了脚步。根据同盟条约,辽国的南京析津府—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应该由北宋负责进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北宋派遣了四十多万的精英部队去攻击这座城市,却被辽国仅有的一万守城军队大败而归。在无奈的情况下,北宋不得不向金国求助,希望获得他们的协助来攻陷南京析津府。金国在索取大量金银后,迅速出动军队,越过燕山直抵南京析津府,结果这时的辽国守军几乎没有抵抗便投降。
北宋在南京析津府的一次惨败,令金国对北宋有了更深刻的初步印象,过去认为其为富庶大国的看法逐渐败坏,开始对北宋产生了轻视之情。然而,最终让金国下定决心要消灭北宋的,源于北宋自身挑起的乱子。依照宋金同盟的约定,双方在共同消灭辽国期间,任何一方都不应招降叛乱之人。然而,由于燕云十六州境内大批辽国汉官在辽国即将覆灭时,纷纷归顺了北宋。金国因此以此为借口,对北宋发起责难,面对指责的北宋为了表明自己并未招降叛臣,常常将这些汉官押解至金国,造成双方关系的日益紧张。
公元1125年,金国终于捕获了逃亡的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并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封密诏。这封密诏由宋徽宗赵佶撰写,旨在邀请耶律延禧迁至北宋。金国得到此密诏后,愤怒不已,认为北宋公然与辽国暗通消息,明显违反了之前的盟约。于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迅速下令向南出兵进攻北宋,最终在1127年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获了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赵佶和当时的在位皇帝宋钦宗赵桓。至此,存在了167年的北宋,在辽国解体后也宣告结束其统治。